
儿时过年的情景,愰如昨日。
在我们那,年三十儿,从早上到初一的早上,是真正意义的过大年,年味儿在这一时段,充分挥洒着它的火火红红,热热烈烈。一大把一大把珍贵的记忆,深情而坚定地刻在我的心坎中。
年三十儿的上午,每家都起的较早,早饭似乎简单些,为的是隆重准备晚上那顿饭,一般下午二、三点钟就开饭。不过,做饭这事归大人管,我们也有任务。我和妹妹负责去姥姥和奶奶家送点心,这种点心平时我们是见不到的,父亲打包装时,我们就在旁边观看,是城里老字号白皮酥。我负责去姥姥家,妹妹去奶奶家。我们被嘱咐不许偷吃。路上,我和妹妹互相“监督",一路上欢笑着,直到分手。
奶奶家的情形我不知道,反正到了姥姥家,看见舅舅贴年画,姥爷在烫酒,姥姥正把蒸熟的红枣花卷晾在盖帘上,叫接年糕,能吃一正月。我故意揪上面的枣吃,姥姥姥爷哈哈大笑,走时给我塞了满满一兜糖果。
妹妹也是“满载而归”。回来,母亲基本把菜都切完了,只差最后一步煎炒烹炸了。父亲也把年画贴完。爸爸选年画基本都是儿童色彩的,就是给我们看的。姥姥家的年画多是京剧人物,奶奶家的画是连环故事的。其实我们最愿意去舅爷家,舅爷家才喜庆呢!这个活呢,我和妹妹抢着去,装糕点的盒子快给我俩扯坏了。父亲只得让我们石头剪子布。妹妹是赢不过我的,我得意地抱着糕点盒奔向舅爷家。
其实,舅爷只是个农民,但是他的手巧,尤其过年,房檐下几个通红的黄穗大灯笼,全是舅爷自己做的,而且附近人家的灯笼也都出自舅爷之手。门上的对联,那漂亮的毛笔字也是舅爷的杰作,要知道,舅爷并不太识字啊!我真正注意的是屋里的年画。我记得,从我懂事起,舅爷家的画就是这些,从未变过,是带轴的,一轴轴,十几幅,年三十挂上,过完十五,再摘下来,卷起放在一个木箱子里,来年再挂。年年看,可我看不够。是什么呢?这面墙是三国人物,那面墙是水浒英雄,里间屋,是岳飞,岳云。还有杨家将。我不懂,但看到每个人物,逼真的神态,还有手中的兵刃,仿佛我读懂了许多。
回来晚了,差点没赶上团圆饭,平时会挨骂的,今儿过年,没事儿!一桌子好菜,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吸引力远不及我们自己的活动。吃完饭就是我们的天下了!无所顾忌地跑出来,这会儿我们全都放假了,不用再听大人的话,不用乖乖呆在屋里。我们的阵地就是村中央那块放电影的宽阔的场地。你看吧,大小孩子们都穿得簇新簇新的,有的提着灯笼,就是罐头瓶做的,里面点一截蜡烛。你追我赶地跑着,那时候还没有电视机呢!我们可劲儿玩着,直到都跑不动了,听到偶尔一两声鞭炮声,才想起来了什么似的,哄地散了。
家里已经开始包饺子了!没人问你这几个小时跑哪去了,平时是绝不允许走这么久的。我回来是等姑姑们过来,我准备和她们一起行动做一件事的一“偷饺子”。
这个“偷饺子”有另一翻意义的,是没结婚的女孩“偷”给嫂子吃的,而且要去长辈的亲戚家去“偷”,每家只能“偷”一个。姑姑们没经验,第一家就被发现了,饺子掉在地上,还踩了一脚,慌乱逃走,人家拿着饺子追出来给都没敢要。第二家刚和面,就坐那等,东唠西唠,动手帮忙,都知道怎么回事,谁也不说破,饺子包好了,人家故意落案板上一个饺子,姑姑们乘机拿了就跑!
不一会儿,姑姑们欢天喜地涌进来,没少“偷”,12个!依次告诉母来,这个是谁家的,那个是谁家的!一边讲述着过程,屋子里笑声一片。末了,我听明白了,是期盼母亲再生个儿子!我撇撇嘴,我才不跟她们偷饺子去呢!父亲也反对这种作法。这件事后来就没人提了。
吃完饺子守夜,谁也熬不过我的。进行守夜的保留节目一我们用旧挂历纸做钱包。一层一层折叠用浆糊粘好,最后用塑料彩纸做外皮。姑姑们天亮前能做好几个,我总没有姑姑们做的好,从未做过成品。初一的时侯赠送亲友,非常暖心。反正小时候年年守夜都做,就是做不好。上面图片的挂历钱包,是我同学做的,我非常喜欢,没舍得用,一直珍藏。
不管怎样,有一件年味儿的纪念品,时时能令我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轰轰烈烈,又淳淳朴朴。想大声对你说:
吉祥如意!!!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anShu.com/p/eeo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