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预产期的临近,我去医院产检的时间间隔也变得越来越短。
然而,与大人们“终于熬出头”的轻松感不同,三岁半的女儿一改最初的兴奋,开始越来越粘我。
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每次要去医院产检时,她都会有些担心的问我:“妈妈你还回来吗?”等我从医院回来,她又特别委屈的告诉我,她已经等了我好多天了(其实只有半天而已) 。
而且,以前的她还会跟着姑姑、姐姐出去玩,现在则是只有我跟着才肯出去,因为她说她出去了会很想我。
每次看她忙前忙后的帮我做家务,以及每当我失去耐心大声对她说话时,她的那句“妈妈,我爱你”就会瞬间让我感到羞愧难当。
我以为,家里有两个孩子,不仅能让他们不再孤单,还能让他们在长大后相互扶持,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在这个世上留一个亲人给他。
我以为,女儿会像我们一样期待多一个人来爱她。
我以为,我们已经给她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建设让她去接纳弟弟/妹妹的到来。
可是,所有的都只是我们以为的,当另一个孩子即将到来,并且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占据大人们的注意力和精力,作为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宝,估计很难不感到失落吧!
之前,为了适应以后四口之家的模式,我读了很多关于二胎家庭教育的书和文章,也努力总结出了很多关于如何平衡家里两个孩子之间关系的理论与方法。
但现在我却不得不承认,对于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的关系,我依然没有做好十足的准备,焦虑依旧存在。
这就像有些人说自己还没有做好生孩子的准备一样,其实哪怕你再多花几年时间准备,等孩子一来,你的那些准备还是会有出现纰漏和意外状况的时候,无论怎样,你都必须练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态和本事,而这些本事不是完全靠读书就行的,最重要的还是得在实践中摸索学习。
同样的,哪怕我把关于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的关系和矛盾钻研的再深,等到了实战的时候,依然要在坚持主要原则的前提下,想方设法的处理一大堆的鸡毛蒜皮。
扪心自问,对于家里的大宝,我几乎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辛辛苦苦、小心翼翼的照料她长大,对她的爱比即将到来的二宝要多的多。
甚至连平时鲜少在家的老公也觉得,哪怕有了二宝,他最爱的还是这个女儿。
所以,如果因为照顾二宝,而忽略女儿,估计我们会觉得无比愧疚吧!
但现实却又常常如此,我们关注了这个孩子,就不知不觉忽略另一个孩子,总是不能做到公平。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在说,我们作为父母的爱就这么多,给一个孩子多了,给另一个孩子就会少了,如此这般顾此失彼,我们对于得到关爱少的那个孩子就会充满愧疚和亏欠。
于是,很多时候只能借助物质奖励来弥补内心的这份抱歉,却又往往因为表现过头或者没有考虑孩子需求,反而把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弄的一团糟。
那么,面临这种困局,是否真的无解呢?
我倒觉得,或许我们一开始就理解错了父母的爱对于孩子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是只有定量的,如果说真的有极限的话,也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比如,当家里的二宝需要更多的照料,大宝又因为年幼或者一时无法接纳二宝的存在而出现各种叛逆行为,父母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经常处于崩溃边缘。但我们对孩子的爱却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可以不断增加和递进的。
而对于如何让两个孩子都感受到父母的爱,我们除了对他们表达无微不至的关心以外,或许更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性格的不同,给予他们相应的爱的回应。
比如,对于年龄较大的大宝,可以带她定期去参加她喜欢的课外活动,让她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她独一无二的关爱,同时在平时让她参与到照顾二宝的过程中来,拉近两个孩子的关系。
而对于二宝,除了在生活中的照料,还可以鼓励她(他)去和姐姐参与一些简单的互动,让她(他)对大宝产生一定的信任与依赖。
这样,不再执着于给两个孩子均等的爱与关注,而是给他们真正想要的关心,不仅减少了很多父母要被迫当“裁判”的机会,还让两个孩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
而且,作为父母,或许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兄弟姐妹之间从来不是瓜分父母爱的竞争敌对,而是彼此关心、互相倚靠的抱团取暖,正因为有了彼此,所以才能让我们之间的爱越来越多、越来越浓,我们才都能感受到家庭的幸福与温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