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Alice幸福教育
公众号:爱贝乐儿童成长乐园
面对疫情我们关注科学,关注新闻,积极的响应与配合,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成员我们要关注老人是否能接受佩戴口罩、配合消毒,让老年人 也能及时的了解疫情的健康知识,本来每天喜欢遛弯的老人被限制待在了家里,我们通过新闻耐心的讲解,社区的宣传老人接纳了疫情期不能出门并积极配合。可是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我们如何疏导,孩子们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疫情与儿童成长!
本次作为清华大学疫情期武汉地区的心理学援助者,我面对大家对于疫情期间的恐慌、愤怒、担心、难过、无助、委屈、内疚等消极情绪,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者、疑似隔离群众、疫区民众、也包含社会大众对此次事件的重视。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如何面对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心理危机?
如何使负面的影响最小?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心理危机状态:
G. Gaplan从1954年开始对危机进行系统研究1964年提出了危机心理干预理论。
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面对重大危机事件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累积,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出现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
危机事件后的心路历程:
不能接受、满腔愤怒、心怀期盼、忧愁沮丧、接纳事实、改变适应
心理危机的四种后果:
1. 当事人不仅顺利度过危机,而且从危机发展过程中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新方法,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2. 危机虽然已经度过,但当事人却在心理上留下了一块“伤痕”痛点,适应能力下降,当事人任何生活变化都可能诱发心理危机。
3. 危机过后,当事人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帮助,逐渐恢复到危机事件之前的水平。
4. 陷入崩溃状态,陷入各种精神疾病状态,甚至自杀,当事人经不住强大的心理压力,对未来失望,于是企图以结束生命来解脱。
此次事件的影响,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要积极配合,引导家里的老人、孩子亲朋好友多关注疫情官方新闻,如有病症需及时联系就医,对于家里的儿童更要做好防护和培养!
对于儿童的培养不同阶段需要不同方式的沟通方式:
亲子教育与脑科学原理——小孩大脑的成熟区与时间
0-6岁 需要陪伴 此时的宝宝对于图像、想象、韵律等更感兴趣,主要发展右脑
5-10岁 需要运动,是孩子大脑小脑;肌肉群运动,游戏的时期,主要发展右脑
10-12岁 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此时的孩子对于规则,逻辑,道德,科学的等更感兴趣主要发展左脑
对于十二岁以后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朋友!
12-15岁 左中右脑,超快速的发展,激素紊乱属于冲动期,青春期的孩子请家长们多包容。
15-18岁 左脑迅速发展,逻辑、运算、规则、抽象、自然科学、抽象
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家长再进行引导会更加事半功倍!
非常时期想要让孩子积极配合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原生家庭父母恩爱的孩子更加自信。
2.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自原生家庭母亲情绪稳定的孩子更愿意配合。
3. 4-7岁时期父亲的参与更加重要,可以避免男孩出现女性化,爸爸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不要对女儿说一些重男轻女,男孩更好的语句,避免女孩长大后出现同性恋等行为。
4. 孩子十岁前不要用过多的语言讲过长的道理,孩子的成长期是现有审美,后有道德,幼儿及儿童可以先用图片等引导。
具体引导还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接纳孩子,建立更好的沟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引导,使其茁壮成长,拥有身心健康的体魄,在未来面对任何突发事件时都能积极的应对,感谢大家今天分享到这里!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爱贝乐公众号及老师的微信进行具体咨询!
可私信咨询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