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喜欢的故事☆所读所爱
一场关于孩子“教养”问题的争论

一场关于孩子“教养”问题的争论

作者: 易江禾 | 来源:发表于2015-04-14 23:18 被阅读11331次

    前一阵,我在朋友圈里心血来潮,发了一段感慨,全文如下:

    感慨一下:作为父母,孩子聪不聪明,漂不漂亮,甚至健不健康都不是我们自己能做主的。只有别人一句:“这个孩子很有教养。”才是完全由父母从孩子一出生起的言传身教所决定的。所有对孩子或客套或真诚的夸奖中,这一句也是我最看重的。

    没想到,一位移民澳洲、孩子年龄跟我儿子差不多大的老朋友对此作了热烈回应。于是我们就孩子的“教养”问题来了一场大讨论。这里把我们讨论的内容辑录下来,放在引用框里。并且将我当时没想到的一些话,补充在外。


    朋友的第一段回应是这样的:

    友:可别累了父母苦了娃啊!可能孩子不知不觉中所有的表现都是为了让父母能听到这样的话,而后失去了天性!有无教养,无非是别人眼中口中的!做父母真心不要太在意!难道不说我你好、谢谢、再见,就是无教养了吗?难道抢玩具、不合群就是没教养了吗?不同时期的孩子有不同的“无教养”,那不过是孩子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必经路而已。

    显然,朋友误解了我的原意。我说的是:别人如果夸我小孩有教养,我会比听到夸我小孩漂亮、聪明什么的更开心、更欣慰。而朋友则把我的这句话解读为:我要求我的小孩有教养,仅仅是为了得到别人的一句夸奖。真是太小看我了。

    我:三岁有三岁的教养,十岁有十岁的教养。如果说三岁小孩抢玩具、公共场所大喊大叫是天性使然还不用太苛求的话,十岁了还这样那肯定就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家长肯定要负完全的责任。我当然不会要求三岁小孩做到十岁小孩一样,但至少要让他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这正是树立孩子是非观念的关键时期。而网上那些被大家吐槽的熊孩子,恰恰是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一直在用小小孩的标准对待不断成长的孩子造成的后果。

    友:当然,我说不用在意别人不等于不用教导孩子。父母肯定应该不厌其烦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抢玩具!可是,教导一词应接受多样性的存在!熊孩子的父母可能比谁都都教育得多,可熊孩子他出生就比较桀骜不驯呢?也可能他已经做了9年的乖孩子,他懂反抗了呢?只是作为父母我们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更不需要站在别人的眼光里去判定一个孩子的教养,更应该在教育的同时尊重个体性和独立性存在。

    我:问题就在于我们中国父母在学习西方育儿理念的过程中容易误读“自由”、“天性”这些词的含义,从以前中国传统要求孩子绝对听话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一切顺着孩子、见不得孩子掉一滴眼泪就是保护天性了。我不觉得教育孩子从小尊重规则和礼仪与给予孩子施展天性和自由的空间是两件对立的事情。这就对家长有更高的要求,既不能放任自流教出熊孩子,也不能循规蹈矩到失去创造力。育儿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协调好规矩与自由的关系,就不会出现累了父母苦了孩子的事情。要是两者偏废其一,等孩子长大了,那才会后悔莫及。

    友:我非常同意父母应该平衡好中西教育侧重点的差异。但是,做为第一代移民的我们首先是不是应该审视下自己?是不是要求过高了?又要孩子不失中国传统又要孩子兼顾自由天性!他们只是孩子!我们会觉得给孩子创立了无比优厚的环境,荙我们是不是该去听听一个华人孩子在西方环境下成长所带来的苦恼呢?比如他的白人朋友天性自由,可他却永远还需要兼顾中国传统的blablabla……

    我明明说的是要在“规矩”和“自由”两者之间协调好关系,无论对中国孩子还是西方孩子,这都是同样的问题。朋友却把“规矩”等同于中国传统,说得好像西方孩子就不需要讲规矩似的。

    补充一点,真的深入了解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规矩”是针对人的行为,而“自由”是针对人的思想。中国有不少人,从来不解思想自由为何物,于是就只能将“自由”理解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我:你这个观点非常典型:“他们只是孩子!”既然说到西方人,我要问,澳洲也好,美国也好,难道在我们看来比我们的孩子自由得多的白人小孩,在行为礼仪方面就不如被中国听话传统浸淫的中国小孩子么?不管你怎么定义“教养”,作为将来的社会人,每个孩子都需要了解规则,懂得礼仪。这一点哪里都是一样的,跟东方西方完全没有关系。

    这里我没有完全表达清楚。我的意思是,白人小孩再自由,行为规范也是家长约束、教育出来的,不是“释放天性”就可以自然形成的。

    友:在澳洲我看到的情况确实是白人小孩在公共规矩礼仪上绝对比中国孩子好很多!他们绝对的谦让和服从,而中国娃娃大部分做不到。

    友:但是作为父母我们要怎么样去教导一个天性就比较aggressive的孩子呢?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乖乖去顺从父母的教导。当然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换各种方法使其乖乖顺从,但是真的就存在那种怎么都不肯顺从父母的娃。

    我:好吧,你觉得孩子的家教是通过对家长的“顺从”实现的。我认为不是。大概这就是我们对家教理解的核心差别。

    这里又有两个典型问题。一是把教育理解为让孩子乖乖顺从,二是把教育方法不当导致的问题通通归结为孩子天性不顺从。

    友:看来语文不好确实吃亏……我显然不同意顺从能实现有家教。我认为父母应该在教育的同时尊重其个体的差异!以社会的规范作为目标如何引导孩子达到其目标,并且接受独特性的存在!一个在别人眼里不那么符合社会规范的人,不代表没有家教!他的父母也是苦口婆心教导他,只是他存在独特性!我当然同意家教是言传身教,可是父母说了做了,孩子就是不听呢?然后别人一句“这孩子真没有家教……”然后就磨灭父母的一切……所有作为父母无须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看到的都是冰山一角!

    我:如果你一定要说“父母做了说了他就是不听”这种情况的话,我也只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也已经是之前家教失败的结果了。因为我相信天性乖张到完全没法教的孩子是极少数。如果孩子没家教是一个事实,别人当然有权评论。父母当然可以不在意,但没家教的后果总是要孩子自己承担的。我自始至终都没说过我看重对孩子的家教是因为在意别人的看法,我的原帖强调的是孩子的智商容貌是我们不能掌控的,而孩子的家教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我要表达的是“如果我的努力被别人认可我会很高兴”,而不是“我在这方面的努力就是为了别人的认可”。这么说应该没有分歧了吧?

    我:哪怕从最功利的角度来看,一个欠缺教养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因此付出代价。社会上别人没有义务像父母一样透过一个人欠缺教养的表象去发现他内在的优秀品质。父母可以宽容孩子的种种,别人可以直接让他滚蛋。

    友:但是“有权评论”……我觉得其实很多孩子不“遵守社会规范”有时就是想要被关注!而别人的恶意评论有时恰恰伤了孩子,让孩子偏颇得更远!
    我当然同意言传身教,但是孩子的世界里不只有父母。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一切的一切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孟母要是觉得环境对娃的影响小能搬家吗?要是不搬家,娃还能有家教吗?是母亲没有做好,还是朋友影响了他?所以还是不能说一个不遵守社会规范的人没有家教!

    友:作为父母,我们都言传身教地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可是父母和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其实在评论一个人有无家教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家教!因为评论者永远不能肯定不遵守社会规范的行为是没有家教的结果!

    讨论到这里,我已经觉得没有再发言的必要了。朋友把我所说的“如果孩子没家教是一个事实,别人当然有权评论。”理解为当着孩子和家长的面,直接告诉他们:“这个孩子没家教。” 她这么想,我也就没得话讲了。

    说到底,我和朋友就连对什么是“有教养”都有分歧。在朋友看来,如果家长苦心婆心地劝了说了做了,那么即使孩子不遵守社会规范,我们也还是不能说他“没家教”,因为这样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哦,会“磨灭父母的一切”哦。

    别人对他自己的孩子付出多少,关我屁事。没家教就是没家教,跟他的家长为了教育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没有半毛钱关系。我更不相信中国那么多的熊孩子全都是天性无比顽劣乖张,生来就无法教育的小孩。


    最后总结:我朋友的许多观点,充分体现了一种在育儿方面一知半解、囫囵吞枣、邯郸学步的混乱逻辑。一方面,她承认,西方国家的孩子,普遍比同龄的中国孩子更懂礼貌,更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她又一厢情愿的认为,西方孩子在这方面的优点,并不是父母严格教育的结果,而是“释放天性”、“自由发展”的结果。她一直视西方育儿理论为圭臬,却似乎看不见几乎每一种西方的育儿手册里,都用很大的篇幅介绍着育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Discipline。

    像她这样的中国家长,似乎并不在少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二十五岁的老奶奶:这篇文看晚了😩 每个家长都有自己教育小孩的哲学和方法,这里的论点之争,具体到执行上又会怎么样?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小孩见了人打招呼分别时讲再见接受帮助讲谢谢之类。我认为这是很基本的礼貌,至于可否反映教养我有所保留。这和东西方文化确实没什么关系,我同意自由不等于放任。但如果小孩不肯叫的话家长该怎么办呢?我有个亲戚是会呼一巴掌过去的。我两个小孩都比较怕生,是看到陌生人会躲起来那种,所以见了人不肯叫我也不想逼,担心强迫反而会起反作用。但过后我会跟他们讲为什么要这么做,要学别的乖孩子和爸爸妈妈(呵呵不小心夸到自己了😜)。真的很想知道一个好方法。
      • 易江禾:@不锈钢老鼠 ”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就是一种是非观念,包括人身安全方面的事。
      • 易江禾:@不锈钢老鼠 题外话:背唐诗比背《弟子规》什么的好多了
      • 易江禾:@不锈钢老鼠 这要看孩子处在什么阶段。两三岁的小孩的是非观念,就是在家长对他行为的肯定与否定中形成的,这里还谈不上服从权威的问题。两三岁小孩之间的互动,如果家长不加干涉会很杯具的。当然,这里也有个技巧问题。我的经验是,别把小孩当小孩,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小孩开始能够接受”讲道理“的年纪,比很多人想象得早得多。从小跟孩子讲道理,孩子自己就会权衡自己行为的利弊,根本不需要家长大喊大叫或者强迫孩子服从权威来实现对孩子行为的引导。
      • 易江禾:@天衡 前面 @Leo_Wang 总结得很好呀:“让孩子认识到别人的存在,他说做的事需要考虑到是不是有影响到别人正常的需求,当然这不包含别人的看法什么的。”
      • 93717c22b436: @易江禾 那就不得不说一句教养到底是什么了?或者说到底是为了什么……文章中一直在争论别人的评价是否重要的,我觉得孩子小时候爱捉弄人,不懂礼貌很正常,我就有这样的亲戚,可是长大了却会变得懂事,在成长环境没变的情况下,底子是好的,长大了也不会没“教养”到哪里去。
      • HupWo:我没有孩子,也没有什么育儿经验,我认为有一点在引导孩子的成长中很重要,那就是:让孩子认识到别人的存在,他说做的事需要考虑到是不是有影响到别人正常的需求,当然这不包含别人的看法什么的。比如说在安静的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到别人享用这安静的环境了。另外楼主说的纪律性,我也赞同。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 易江禾:@红炉点雪 “开发天性和学习礼仪交流技巧并不存在本质的冲突”
        -----------
        你说得对,这也是我的核心观点。
      • 易江禾:@不锈钢老鼠 我同意,就是家长的问题。就像原文中所说的,真正天生顽劣乖张到无法教育的小孩是极少数。
      • 易江禾:@振声沉默 看似技术层面的分歧,其实还是育儿观念本质差异的表现。再往大了说,还有对“自由”、“个性”等等抽象概念的理解问题。
      • 易江禾:@21克柠檬 对于评论里不同的观点我是很愿意就事论事认真探讨的,但像您这样的评论我就要拿来一条条跟您讨教明白了。

        1."主人公整篇文章我只看了一半就不想继续看了,没有客观、理性的分析,与朋友的争论无趣有较真,自己又感觉无比正确。"
        -----------------------------------------------
        不知您所说“不想继续看了”,最后到底有没有看完。不知道您想要的“客观、理性”是什么样的?如果我的发言里有“不理性”“不客观”的地方,欢迎指出。另外,如果我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那还争论个毛线?既是讨论,当然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为第一要务,“较真”难道有错?我也不觉得因较真而显得“无趣”对一场认真的讨论而言有什么问题。

        2.“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母,首先这种心态我不敢恭维,对于孩子的教育可以说现在是在进步,只是环境与学习的对象有着先天的不同。”
        -----------------------------------------------------------
        我儿子三岁了。请问我的什么“心态”有问题?望赐教。“环境与学习的对象有着先天的不同”,恕我直言,我能说这句话等于什么也没说么?

        3.“对文中这位朋友的观点客观来说很多就是事实,主人公最后冠以逻辑混乱收尾,可见心中对争论结果的愤怒。”
        ---------------------------------------
        我以“逻辑混乱”评价对方就说明我“愤怒”了?您这又是什么逻辑。事情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她的逻辑没有问题,我批评错了,如果是这样,请指教;要么她的逻辑确实有问题,我批评得对。这跟我是否愤怒有关系?我终结讨论,无非是觉得大家说不到一块儿去,感觉无奈罢了。
        何况,讨论的内容我全文照录,连标点都没改。要说激动,您看看谁用的感叹号比较多就知道了。

        4."还有,对于部分回应开句便是“我知道”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
        原谅我语文没学好,实在没看懂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特意ctrl+F查找了一下,整个页面第一次出现“我知道”三个字就是来自您的评论。

      • 易江禾:@未来的你 你说得没错。我自然有我的尺度,我也不会觉得像小孩玩泥巴这种完全属于天性磆不妨碍别人的事需要父母去干涉。我的原文里所说的“教养”自然有我所理解的含义,而我所说的“别人”肯定也是有所指。要是我是一个不管什么人的评价都要在意的人,我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的。
      • b292269f8eb8:我没有女票,也不是一个家长。

        但是客观的说,别人所说的 “这个孩子很有教养。”只是在别人的观念里,别人的尺度来衡量这个小兔崽子是否有"教养",如果固执的认为 “只有别人一句:“这个孩子很有教养。”才是完全由父母从孩子一出生起的言传身教所决定的。所有对孩子或客套或真诚的夸奖中,这一句也是我最看重的。” , 那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尺度来衡量(虽然说公众,世俗有固有的标尺),那真的是离经叛道了。

        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被限制住,我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小时候玩泥巴会被说成不干净,不符合尺度。(我小时玩了几年的泥巴,不服来吵吵)

        只要小时候不要告诉TA , 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就万事大吉了 ; )
      • db1b39aae3f2: 不管怎么样楼主关于教养的几个交锋点还是找得很好的,至少不会像是两个人自说自话。不过在下觉得两位越讨论越偏向技术层面了,事实上个人觉得一开始楼主和朋友的分歧是楼主认为教养是内在气质,而朋友认为教养是技术体现。楼主最后被朋友带跑啦,虽然朋友的命题说得确实都有点儿以偏概全偷换概念。
      • 易江禾:@天衡 善良和诚实显然还不能完全涵盖“教养”一词的含义——比如大家讨厌的熊孩子,未必就不善良、不诚实。除了心理层面的善良、诚实,“教养”还包含了行为方面的内容。
      • 易江禾:@不锈钢老鼠 到了要在公共场所出了问题才去教育,就已经晚了
      • 21克柠檬:主人公整篇文章我只看了一半就不想继续看了,没有客观、理性的分析,与朋友的争论无趣有较真,自己又感觉无比正确。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母,首先这种心态我不敢恭维,对于孩子的教育可以说现在是在进步,只是环境与学习的对象有着先天的不同。对文中这位朋友的观点客观来说很多就是事实,主人公最后冠以逻辑混乱收尾,可见心中对争论结果的愤怒。还有,对于部分回应开句便是“我知道”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 93717c22b436:自由与天性,是孩子思想的自由与爱幻想的天性,哪能什么都纵容……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看清自己,并为他们的未来指出种种可能性,至于教养这个词,我宁愿用善良与诚实来代替。
      • 文彦2018:家教是需要的,重点是教育的手段。
      • 猫妖猫妖: @我的名字叫清阳 第一句总结的真好。
        西方礼仪可多呢,喝个咖啡,下午茶,都不能把杯子盘子勺碰出响声,此时我正听着食堂里络绎不绝的bia嘴声。。。
      • 红炉点雪:我比较认同一位简书作者说的"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父母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教授的其实是生活技能中非常实用的技巧。父母教孩子要如何"让人舒服"。与人交流中,你让我舒服了,我也让你舒服,然后互利互惠就不难了。而天性,并不存在交流层面上的问题,天性是个人私有的,不因为别人的否定或肯定就不存在。所以开发天性和学习礼仪交流技巧并不存在本质的冲突。
      • 易江禾:@不锈钢老鼠 从自己的角度当然是啦。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就不一样啦。
      • 我的名字叫清阳:人总是爱听自己想听的话。或者为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找理由。很多奶粉喂养孩子的母亲还会站出来质疑母乳喂养呢……

        西方当前的教育之所以倡导自由,天性,有一部分其实对上一代人教养传统的反动。也就是说,西方也不一直强调自由与天性的。即便是当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育儿观念,强调管教的人群也有很大基数。

      本文标题:一场关于孩子“教养”问题的争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dj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