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思诗文集经史以鉴简书原创谈古论今
【传习录读书札记73】千万不要把书读死

【传习录读书札记73】千万不要把书读死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2-18 06:00 被阅读0次

    第129条原文节录:

    黄诚甫问:先儒以孔子告颜渊为邦之问,是立万世常行之道,如何?”

    先生曰:颜子具体圣人,... 孔子恐其外面末节或有疏略,故就他不足处帮补说。若在他人,须告以“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达道”、“九经”及“诚身”许多工夫,方始做得,这个方是万世常行之道。...后人但见颜子是孔门第一人,又问个为邦,便把做天大事看了。

    《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时,四时,这里指历法;辂,大车,指贵族乘坐的马车;冕,贵族的礼帽,这里代指服饰。佞,花言巧语。舞,武之借,即周武王时的《周颂·武》,也有把韶舞作为一个词的,指舜时是音乐《韶》。

    颜回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针对三代的情况,进行了重新组合,认为应该用夏历、商车、周服、舜乐,并告诫要禁止不庄重的郑国音乐,远离花言巧语的小人。

    为什么孔子要这样选择呢?文本方面,朱熹的解释可以作为参考。

    先说历法,是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用十二地支指代一年十二个月,冬至所在的月份为子月,依次为丑、寅、卯...亥,夏代以寅月为岁首,商代以丑月为岁首,周代以子月为岁首。朱熹解释说,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历法是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用的,所以夏历比较合适。我们现在用的农历就是以夏历为基础的。

    礼乐用于区别名分,序上下尊卑,别亲疏内外。自商开始贵族出行始用大车,周代沿用,但装饰以金玉,更加奢侈豪华,孔子认为不若商代的马车朴素而坚固。服饰方面,到了周朝制度才完备,包括了祭服,虽华不靡,虽费不奢,文而中。音乐方面,只有韶舞是尽善尽美的。

    对于整段话的内含,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用了程颐的注解。程子曰:“问政多矣,惟颜渊告之以此。盖三代之制,皆因时损益,及其久也,不能无弊。周衰,圣人不作,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行之道,发此以为之兆尔。”大意是说,夏商周三代的制度都有所不同,治国安邦要与时俱进,孔子斟酌三代优劣,作出以上的选择,作为万世通用的治国之道,这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取舍的方法,我们可以作为启发。

    我认为程子的解释应该没有问题,问题是,后世的儒者断章取义,抓住“立万世常行之道”一句,认为根据孔子的教导,万世万代应该推行夏历、商车、周服、舜乐,而且认为这是朱子和程子的意思。

    我认为这是表象,程朱的真实表达应该是,历法要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借以体现名分的礼制器用要遵循朴素、实用而周全完备的原则,音乐则要求庄重而尽善尽美。我举个例子,到孔子的年代,舜乐早已失传,怎么可能效仿呢?

    而王阳明的回答只针对“万世常行之道”展开,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孔子深知颜回已经掌握治国的王道,所以回答时只是提醒颜回在具体制度上需要注意的细节,因此孔子的回答根本不是所谓的“万世常行之道”。简单地说,大原则没有问题,行动细节上还要注意,不要忽略了,所以才会有郑声佞人的告诫。

    二、真正的“万世常行之道”是:第一、“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仁”;第二、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和朋友之交;第三、九经: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第四、诚身的功夫等。这些都是《中庸》里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三、论语里记载的这段对话,因为是孔子第一门生颜回问的,人们便认为这是治国的最高的学问了。我认为,这其实正是孔子因人施教的典型做法,所以读书切不可望文生义,拘文泥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读书札记73】千万不要把书读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ns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