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有人来问我,有什么捷径或者窍门学好外语,尤其是听起来很美,看起来很拽,学起来吃的力的欧洲小语种。
被追问的次数太多了,我只能摸着汗说,“好吧,根据我学了十六年法语的血泪史,总结一下经验。”
以下言论都是:痴人说梦,听者自清。
今天写了一封法语邮件。写到最后,我还是心虚地加了一句:“请忽略我的语法错误。看不明白的地方,给我回复。”
对方回复:“别担心,你出现的错误,都是不影响文意的小错误。”
十六年了,我从来不敢说,我说的法语,没有错误。更别提写了。因为法语里面有很多不发音的部分,写的时候,却各有细节:阴性阳性,定冠词,不定冠词,动词变位,性数变化……
学法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女生。男女比例失调到,我朋友在他几万人的公众号上高呼:如果有男生来报名学法语,我打折。
这么明目张胆,David,要是在法国本土,你小心会有女权主义者告你,有性别歧视。@Prelude
法语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美,最浪漫,最贵族,最优雅,最装逼的语言,对于我们这些,横跨了七个时区的亚洲人,也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很多女生在心里打鼓:法语难?凭我这羞花闭月的美貌,找个法国帅哥练练,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
这法子,在最初,帅哥也还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的情况下,肯定是有帮助。
可是天底下最聪明的是人,用不了多少,两个人就会产生默契。
有过法国男朋友的女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和一群法国朋友见面。你用法语讲的话,要他用法语再翻译一遍,旁边那群目瞪口呆的法国人才听得懂。
没有人能听懂你讲的法语,除了他。
你听不懂任何人讲的法语,除了他。
这个就叫做爱情。
在一个有主题,有内容的谈话里面,只要不影响沟通,没有人会专门停下来,纠正语法错误。
法国帅哥的前提先是人,不是机器人。一旦可以达成沟通,人类最自然的天性是惰性。
用学语言的借口找帅哥,是有效的办法。
用找帅哥的借口学语言,效果不太明显。
那,到底应该怎么学好一门外语呢?
发奋图强,累计单词和语法,拼命出力的阶段,我就直接跳过了。
市面上太多的前人们,已经总结出了各种捷径。无论走哪条捷径,其实目的相同,那些稀奇古怪的单词语法,记不住是不行的。
学语言其实有点像做菜。
没有食材,空着锅怎么做?有了食材之后,把菜是煮熟还是煮到好吃,这就是主厨人的水平。
好吧,经过你无数日夜的头悬梁,锥刺骨,你终于成了一个主厨。
可是路边比萨店的主厨,还是米其林的主厨的差距,更是有目共睹。
差距到了这个阶段,不仅仅只是发奋就可以弥补。要天赋,要努力,要机遇,最最重要的是,还是阅历,经验和累积。这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情。
所以卢璐十六年血泪经验来了:
第一:不要相信那些三十天,六个月,可以掌握一门外语的巨幅广告。那些都是教育机构敛财的商业口号。
学一门语言,背单词,学语法,找人练,看书去旅游……这些都是必要和有用的方式。
其实所有的动作,都指向一条同样的芯子,你是否可以接受,该语言的文化同化。
面对一个已经渡过了儿童期的人,文化同化是不可能把你变成一个法国人,西班牙人或者意大利人的。
文化同化只是要把你变成一个不纯粹的中国人而已。
大多数人反感讲中文夹杂外语,拽什么拽?
可是就学习外语来说,真的到了,不夹杂外语,无法清除利落的表达自己母语的意思的地步,才真的进入语言环境。说好外语,这是入门第一级。
到了,说着整段整段的中文,可是说的道理,别人怎么听,怎么不顺耳,怎么说怎么别扭,挥手把你赶出去,“你不是我们的同类。”这才是学外语的高级段数。
听得懂的是词,是句,听不懂的是思维逻辑方式。
想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思维逻辑。任重而道远,短时间内,无法完成。
第二,不要担心因为语言水平产生的沟通问题。
大多数国人,完全不自信自己的外语水平。开口之前,就觉得对方一定听不懂自己会说什么。
日常生活和旅行,甚至工作中,都是非常简单的话,用不到多少词。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讲一个双方都知晓的一个的话题,加上手势和表情,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一个学生给我讲,她平常讲中文,大家都听不太懂。有次买东西争执起来,她生气了,声高八度,掷地有声,不管语法,把能想到的汉字都扔了出来。她说的话,店主句句都听得懂。
“达到相互理解”,是人类一种天性。讲话过程中,双方会自然下意识的共同努力。如果自己不开口,或者懦懦地说了半句,剩下半句咽到肚子里面,等着对方猜。对方怎么能猜出来?
就算同是中国人讲中文,也有人讲的比另外的人更清楚明确。沟通统计的,不仅仅是单词量和语法准确性,重要的是表达能力。
心理暗示是非常强大的力量。运用这个力量,自己暗示自己,“我一定能想一个办法,找一种方式,让他懂。”
而他,就真的会懂。
第三,请不要不停的微笑着说“oui”或者“yes”。
中国学生的通性,尤其是在课堂上,从来不说“no”。和环境协调一致,大家都笑的时候,我们也笑,大家都皱眉的时候,我们也皱眉。老师问懂没懂的时候,都点头,事实上,根本没有懂,或者半懂非懂。
这是一个亚洲群体文化问题。亚洲人变色龙属性比较强。混入群体,等于找到组织。会主动服从组织,应和组织,面对组织,个人意愿是排在后面。
在所有的人面前说,“我没有听懂”。
对于欧洲人,是正常生活状态,我不能不懂装懂的混着。
对于亚洲人,是要有个破釜沉舟的胆量,怎么能为了我,浪费大家的时间呢?
可是在学语言的路途上面,很多问题根据语速,语境,上下文联系,没有回溯性。讲过去之后,很难再呈现问题。栗子没有趁热炒,下次说的时候还是不懂。
第四,要有无间隙到外国朋友。
这个“朋友”,不是认识的人,不是赋予朋友称号的人,也不是备胎或者暗恋的人,而是真正的朋友。
在我到了法国很久了之后,周六的下午茶,和中国闺蜜约,我会轻松加愉快。和我的法国闺蜜约,虽然也会轻松愉快,但是我会提前想一下。
我用了十年,遇到了我第一个法国无间隙闺蜜。我可以忽略我们的国籍,没有语言交流滞钝感,没有文化差异感,不用任何准备的混在一起,讨论任何话题。
友情没有爱情那排山倒海的爆发力。朋友,尤其是是成年之后再遇到的朋友,更多的是基于双方的文化背景,人生经历,处世观点的契合。一拍即合,没有拍响,换地儿再拍,鲜有努力。
缺少认同感,需要双方或者一方努力的友谊,或者不能长久,或者要有利可图。都不是我说的友谊。
有了朋友,才可以在一起胡吹海聊,那些市井俚语,那些俏皮风趣,那些争论激辩,那些理解支持,一点一滴汇进脑子里,再一字一句的组织排列,阐述出来。
第五,可以尝试和非该语言母语的人,练口语。
和法国人说法语,和英国人说英语,如果没有揽得住瓷器活儿的金刚钻,几个回合下来,就会头疼欲裂,鸡同鸭讲,打住话题。
可是和法国人说英语,和英国人说法语,说一个晚上,大家都开心。
这是一个同理心。说得都不是母语,没有语言优势,所以双方都要会下意识的努力,“仔细听,语速慢,发音清晰,句子完整……”
因为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可以增加我们说外语的信心,也可以增加我们对于语言的应用。
不用担心,和印度人一起,说出印度口音,和泰国人说出泰国口音。其实那个印度或者泰国人,心里也怕的要命,我怎么才能避免中国口音?
第六,最有效的还是那个老办法:读原文小说。
我法语进步最明显的一段时间,是我读原版小说的时候。
刚刚到巴黎,每天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去上班。我就在地铁上看小说。
本来我不敢看小说,那么长一本,估计要读到白头。我看杂志,但是杂志的文章短,风格不统一,没有连贯性。
后来还是看小说。第一本读了近一个月,第二本读了两个星期,以后就基本每周一本。
从第二个月开始,所有人的都说,“你的法语进步好多。”
读原文小说的小窍门:
1,最初的时候,可以选择比较容易读的译文小说。我最初读的是Marc Levy的小说,是英翻法,类似琼瑶类的爱情小说。这种小说显浅,容易读。
2,既然开始,一定要努力读完。不需要第一本就读有好几部的”追忆似水年华“。慢慢从短变长,从小说到历史,哲学。
3,要能够接受句子中间,有不认识的字。成年人是很难接受在一句话里面,有一部分不确认的意思。看到不认识的字,就停下来翻字典。
读小说重要的是,保持阅读愉悦性,让自己随着故事情节读下去。这是对自己直接用原文注解的一个很好的练习。
我不是做语言研究的学者,但是我的脑子里面,一直有这么一个画面。
拉丁语系是理科生。所有的计算题,就算有一千种解法,答案却是唯一的。
汉藏语系是文科生。每一句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想怎么解释,要怎么解释,关键的是要看上下文的意思。
语言作为文化的表象,也落实到东西方艺术表现形式上。
几千年,西方画的是古典油画,人体比例,眼睛头发,连皮肤下面淡淡发蓝的血管都一清二楚,按透视比例,不能马虎。
十九世纪末,巴黎横空出世了一小簇不好好画型的人,惊世骇俗,骂声彻天。这就是为什么印象主义存在了仅仅十几年,却改写整个西方艺术史的原因。
艺术是个出身富有,叛逆的小孩,艺术的本质是挑衅。
然而几千年,东方画的是泼墨山水,写意花鸟,仕女娇嗔,神似而行不似,不似已似。
中华文化,是最有接纳能力,最有生命力的文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不过不要紧,我可以把你变成我。
看看清末,善战的八旗子弟,一比一个更汉化。文化同化,才是防不可放的最精妙要点。
语言不过是一种用来表达的工具。文化才是语言要表达的意义。
想学好一门外语?
认识它,靠近他,了解它,爱上它……
我不是你,但是我中有你。
文为原创,如需转载到其他平台,请简信联系我。
如果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的话,就不用联系我了,谢谢分享。
网友评论
@Abelfourier
的联系方式,哥我要学法语
我的目标是学会三门外语,达到和母语人士随便吹牛的水平。英语已经没问题了,现在是法语。我明年就三十了,估计在35之前能完成这个目标。😄
还有那个和非该语言母语的人讲外语,这个也很好,至少说出来的时候不会因为胆怯而语无伦次,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