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成事不足,败事则有余。古人有句话:“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不用说小人处心积虑地害你,往往在关键时候他的一句话,就可以横生是非,搅起漫天风雨。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真有几个。
战国时期赵国人郭开,跟廉颇有过节。因为廉颇不把他这样的人放在眼里,还当面教训过他。

后来,赵国要打仗无将可用,派使者去探望廉颇,看看他“尚能饭否”?郭开则从中作梗,他花钱买通了赵王的使者,让他在汇报的时候先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意思是应该身体还不错吧?但郭开教使者只多说了一句话:“廉颇吃了一顿饭,就上了三次厕所。”
就是这样波澜不惊的一句话,赵王认为廉颇确实老矣,就再也没用他,直到老死。
另一个被人一句话害死的是宋朝的开国名将张琼。当年创业的时候,两军对垒,最危急时刻,张琼曾经用自己的身体护住赵匡胤,结果自己被弩箭射中,受了重伤。

开国之后,张琼因为治军严厉,得罪了史珪和石汉卿等一班小人,这帮人就罗列了张琼的一些“罪行”:比如擅自选用军队的战马为自己的坐骑,这其实不算什么;比如私自把叛臣李筠的仆从收归自己帐下,这在赵匡胤的眼里也不是多大的事;再比如说他公然违背禁令,私养家丁百余人!这一条可就一下子说到了赵匡胤的心病上,自己当年怎么起兵当的这个皇上?
张琼就这么被害死了,后来赵匡胤也查到他家里只有三个家奴伺候他年迈的老母,但人死不能复生,只能徒唤奈何了。

还有一个被小人一句话害得走了背字的名臣是寇准。
景德元年,契丹入侵,进逼澶渊。是寇准当机立断,力劝真宗皇帝御驾亲征,于是真宗过黄河,登城视军,六军士气大振,声动原野。
后来宋军杀死了顺国王挞览,契丹惧而请和,这才有了澶渊之盟,历史书上大家也都学过。

再后来,皇帝回京,经常感叹要不是寇准主意坚定,国事还不知道要坏到何种地步。
可这时候,有那么一个小人,只幽幽地说了这么一句话:“陛下知道赌博的事吧?钱快要输完了,把剩下的全拿出来赌最后一把,叫孤注。陛下这次去澶渊,就是寇准的孤注呀!你还这么念他的好?”
一句话,毒到可以噬骨蚀心,真宗皇帝当时大吃了一惊,从此寇准“眷礼遂衰”。

这段故事出自《邵氏闻见录》,作者为邵伯温。书中没有记录这个小人的名字,没记倒也好,这样的人心怀叵测,离间君臣,毒害社稷,留下个名字也是玷污史册,让后人蒙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