粯(xiàn)子粥林徽因说: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是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泰兴,一个繁华而又质朴的江边小城,说它繁华因这么一个小城市却引来万达、吾悦等综合性广场的驻足,说她质朴只是因为那一碗让许许多多游子魂牵梦绕的粯(xiàn)子粥。
粯(xiàn)子粥,是泰兴和靖江所特有的,相信看到本文的很多朋友都不知此为何物,而知道的若远在他乡必定会引一段乡愁。
我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粯子粥吧!粯子有大麦和元麦粯子之分,而我们泰兴人所说的粯子粥通常是用元麦粯子做成的粥。用元麦细磨,再用罗筛细筛后的粉白色麦粉便是元麦粯子粉了。元麦粉制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而粯子粥的制作就很讲究了。
首先,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放入稍许米粒,文火慢煮,待水煮沸米伸腰后,将粯子扬入锅内,或将糊状的粯子倒入其中,再加入食碱、搅拌均匀,锅膛内添把草火,让粥潽几下,停火后,爽口滑顺的红红的粯子粥就做成了。
这里我要重点说一下第一种“将粯子扬入锅内”,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一般人是操作不了的,我还是小时候见奶奶扬过,一手抓着瓢一手抓着舀子(勺子),抓着瓢的手高举慢抖,元麦粉洋洋洒洒、飘飘然落入锅内,另一只手不停搅动,粉尽粥稠,没有一个粉疙瘩,这便是最完美的艺术展示,如今这场景我也只能在脑中回放,现在多数都是预先将粯子调成糊状后再倒入锅中。
粯子粥是泰兴人极普通极“土”的饮食,旧社会走过来的或是经历“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的老年人对粯子粥都有一段永远忘不了的心痛的记忆,称它为“活命粥”,都有一份浓浓的情结和乡愁。而今一些文人和功成名就的社会名流,戏称它为“泰兴咖啡”。
粯(xiàn)子粥,喝上一口,清爽滑溜。
泰兴有一句俗语:“粯子粥灌灌,养的像个盘盘”,说的是粯子粥养人,因为粯子是元麦做的,营养丰富,而在熬粥过程中会加入一点食碱,使粥保持弱碱性,喝起来滑滑的,到了胃里又可中和酸性,不失为保持弱碱性的养身佳品。
泰兴人好吃,吃上的讲究常在早晚,粯子粥却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每一家都会熬上一锅粯子粥作为早晚的主食。特别是到了夏天,早上一大锅粯子粥留到中午和晚上,凉溲溲的特别爽口,既可降温,又可解渴,还可以抵饿。我妈每天必须喝粯子粥,若是哪天没有喝到,她一整天都会感觉缺了点什么,而且总感觉自己没吃饱,用她的话来说:“没有粯子粥把肚子里的角里角落填满了,这饭啊只能算是吃了一半。”
记得我小时候最怕喝的便是粯子粥,偶而喝一次,总是皱着个眉。然而,当我去外地上大学时,每每过节或是想家时,最想念的家乡美食居然就是粯子粥,想念那红褐色的,有着麦香、碱香,清爽滑溜的粯子粥。
粯子粥,喝上一口,解了乡愁。
泰兴人对喝粯子粥是有瘾的,有的是祖传的,有的习惯的,有的是回忆的,有的是需要的,还有……总之,喝粯子粥是泰兴人命中注定的,就是一个字:想!
泰兴人走到哪儿,都不会忘记带上粯子,有时甚至当作礼物送给朋友。于是,许许多多的外地人,也逐渐喜欢上了粯子粥。如今,快递事业发达,出门在外的游子一个电话,家乡的亲人、朋友便会寄上一大袋粯子,而收到粯子的必须会如获至宝般分发给相处极好朋友,而他也必定会迫不及待地回家煮一锅粥,盛上满满一大碗,慢慢地啜上一口,一口又一口,滚烫的粯子粥在口中打着转儿,终于喝上了朝思暮想的粯子粥,一碗下肚,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胃里暖暖的,全身冒着汗,大声地用家乡话说一句:“痛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