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铸造“圆形方孔”的青铜币为全国统一货币。
当时的一两重15.6克,此钱币重7.8克,故名半两钱,直径约为3.3厘米。
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丞相李斯所题写。
我们现在使用的1元硬币重量6.1克,直径2.5厘米,约可知半两钱之形制。
秦朝灭亡,汉朝建立,依旧铸造半两钱,但从刘邦开始就偷工减料——降低青铜使用量,钱变得越来越轻了。
到汉朝的第三任皇帝汉文帝时,半两钱的重量只剩下2.6克,为秦朝时的三分之一。
这就好比,100元人民币的面值不变,20年前能买20斤猪肉,现在又能买多少?
而且,民间私铸之风大盛,半两钱越铸越小,甚至有的小到直径不到1厘米,重不到1克,纯属钱币里的豆腐渣。
显而易见,国家财政已经走上劣币驱除良币、快速通货膨胀的危险道路。
汉武帝上台,就面临着祖宗们留下的半两钱信用崩溃的烂摊子——想一想国民党政府的金圆券和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百姓因私铸而死亡的近万人,而私斗殒命的、畏罪自杀的都无法计算,可见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动摇了统治基础。
幸而汉武帝的能力足够强,统治时间足够长,他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最后统一铸造五铢钱,逐步解决了这一重大危机。
一两为二十四铢,五铢钱即重3.25克,其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
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中原王朝对周围的邻居们,也因货币信用坚挺,大量输出而获取巨大利益,在古代社会的货币战争中握有了主动权。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
转载使用请获取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