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一部反特电影《秘密图纸》,特别喜欢田华扮演的女公安形象。我认识的王阿姨原来是公安的,她家的墙上挂着一张她穿警服的照片,我印象特深,好喜欢。
真实故事:平凡的女人,不平凡的母亲瞧照片上她那四个漂亮小孩,还有现在看来都不俗的打扮,流露出她身上那股大户人家出身的贵族气息。
短暂的欢乐时光;
那年,我们家和王阿姨家同住在某名校大院的三栋,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八岁多的我最喜欢抱着不到一岁弟弟上她家玩,会吹口琴的郭校长(她丈夫)和漂亮能干的亚姐姐(她女儿)特别喜欢孩子,我们经常在一起欢歌笑语,其乐融融,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祸从天降
突然一夜之间,郭校长成了被打倒的“国民党特务”。那天清晨,不太懂事的我被吆喝着去了教学楼前,目睹了郭校长惨死一幕,并且一直目送他被一个冰冷的铁盒子拖去。王阿姨一家也因此背上了“黑锅”,那年的大年三十,寒冬腊月,王阿姨带着四个未成年孩子被赶出学校大院。我不知那个寒冷的夜晚她们是怎样度过的。打那以后我一直没有见过她和亚姐姐。后来听说亚姐姐和她哥哥姐姐都被遣送到千里之远的东北乡下,小弟弟有段时间流落街头,数十年的骨肉分离,生活的艰难和政治上的被歧视,双重的折磨,常人无法想象。每每想到这些场景,我都有种莫名的感动。我很好奇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王阿姨活了下来?这种超越常人精神力量又是来自何方?历史的这一页少有人敢翻开,但人们的记忆无法抹去.....。
超前意识养老
时隔四十多年,我得知她还健在的消息,第一时间去探望了这位不平凡的母亲。她居住在寿星公寓一个比较拥挤的小房间。尽管岁月沧桑给她留下了不灭的痕迹,但和蔼带笑的面容里依然透露出她年轻时候美丽。一双大眼睛还是那么炯炯有神。还是一口北方口音,温柔可亲。年逾90的她,虽说听力不大好还能靠小黑板写字交流,还可以用手机发短信,遗憾的是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听她叙述过去那跨越世纪的传奇故事。她已经蜷缩的娇小身躯,独自推着轮椅在楼道里散步,生活还完全能自理。听说她还一直管理着自己的财务,对四个儿女的感情分寸把握十分到位,从不厚此薄彼。我的心里不由得产生出浓浓的敬意。她接过我递给她的小红包,我感觉到有一股温暖在回流到我的手心。金钱对于她来说已经没有了意义,对于我来说也是微不足道。但我感觉到了四十多年前那种邻里之间走家串户,胜似家人的人间真情。这一切丢失的太久,后悔自己今天才记得把它拾起。
在养老公寓养老,这在国外虽然是很成熟的养老模式,这也肯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的必经之路。但今天也还是不被上一辈人接受。把老人送到福利院,后人也怕背上不孝的骂名。大部分养老院居住的老人,都是生活状态很差,脑子不清晰的情况下被动入住的。而王阿姨却在自己还尚健康之时,卖掉房子,主动选择独立生活在养老公寓。就是不想给儿女添麻烦,活得独立,自由,有尊严,而且一过就是二十年。这种无私的精神,超前的观念在二十年前看来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现在可以断言:传统的居家养老终究是行不通的,因为人活七十不再是古稀,让我们年过半百的儿女照顾高龄父母,的确是力不从心。养老院的条件虽不及在家舒适,但生活起居,看病救治,精神陪伴都有专人管理。据资料表明现在的中国人平均寿命74.5岁,也正是她的明智之举,让她平稳的跨越了92年的峥嵘岁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寿终正寝
生命的终结本来就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但国人缺这一课。对死亡大都充满恐惧和忌讳谈及。因为家有八旬老母,我会经常向她儿子讨教他母亲的观点,他说她妈妈说:上了90岁死神可以随时叫去,她早已把一切安排就绪。她临走的前两天还给他发过短信,担心他一个人生活孤独寂寞。没想到就真的成了她老人家和儿子的离别赠言。
我一直把死亡理解成睡觉。是上帝的奖赏还是她自己神奇般的又一次的英明选择,清晨王阿姨给湘姐(大女儿)发过信息叫她来一下, 等湘姐赶到时见到的是她熟睡的样子,摸上去还能感觉到她身体的余温,没有痛苦和过度抢救的折磨,她就是这样安详地永远地睡着了。寿终正寝这是多少人追求的离开世界一种境界啊!我不得不佩服和再一次赞叹她的不平凡了。
没有赶过去送阿姨一程,我只想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小时候她们家墙上挂着的那张穿公安制服的漂亮女兵照片,她那不变的音容笑貌,她那谜一样的人生传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