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被资助的大学生口出怨言,你还愿意资助贫困学生吗?
付钱给趴在地上乞讨的残疾人,转眼发现他住的是宾馆。下次碰到乞讨者,你还会付钱吗?
朋友创业问你借钱,失败后,继续向你借钱,你还借吗?
假如是杜少卿,他会豪爽地说:“拿去,不用还,假如不够,下次再来。”
杜少卿是谁?是吴敬梓笔下的正面人物,一个受骗千百回,依然痴心不改,甘心受骗的豪杰。一个淡泊功名,傲视权贵的狂士,一个尊重妇女,反对纳妾的名士。
他出生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封建大官僚家庭,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自己是个秀才,人品、文章一流。家有祖宗遗下的些许田地,万两银子家私,算得上是富贵豪门之子。
银子在当时很值钱,二十几吊钱可以办桌酒席,十两银子的本钱就做得起小生意,县太爷赏给童生赶考也只有二两银子。
那么多家财,在杜少卿手中,没有奢侈的生活,没有置地捐官,只做一件事,慷慨解囊,资助别人,仅仅十年就把家财败光。
一是乐于助人
“纹银九七他都认不得,又最好做大老官,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
帮他家做衣服的裁缝,遭遇母亲病故,无钱安葬,裁缝找到杜少卿借钱,道:“小户人家,怎敢望多?少爷若肯,多则六两,少则四两罢了。小的也要算着除工钱够还。”杜少卿惨然道:“我那里要你还。你虽是小本生意,这父母身上大事,你也不可草草,将来就是终身之恨。几两银子如何使得!至少也要买口十六两银子的棺材,衣服、杂货共须二十金。我这几日一个钱也没有。也罢,我这一箱衣服也可当得二十多两银子”
家里一个钱也没有,面对的仅仅是一个裁缝,他就把刚做好的一箱新衣服拿去当。裁缝开口借最多六两银子,他一下子把二十两银子送出,并说不用还了。
二是崇尚孝道
“但凡说是见过他家太老爷的,就是一条狗也是敬重的。”
太老爷留下的管家生病,他早晩探病,找医生,人参汤怕仆人熬不好,让夫人亲自熬。
太老爷交好的人上门,珍藏了多年的酒找出来招待。
即使是为太老爷唱过戏的人上门,只提一句太老爷曾经欣赏过,也给上百两银子的资助。
三是傲视权贵
“他不欢喜人叫他老爷,你只叫他少爷。不喜欢人在他跟前说人做官,说人有钱。”
盐商办生日宴,请县主老爷到场,送贴子请他去陪,他不去。
王知县摘了印,无处落脚,他反而同意借房子给他住,不怕拖累。
他认为“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所谓知县“尊贤爱才,不过想人拜门生受些礼物。”
先祖的门生李大人举荐他去当官,他说:“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恐其有玷荐牍。”“麋鹿之性,草野惯了,近又多病,还求大人另访。
四是尊重妇女
别人劝他纳妾,他引用晏子的话:“今虽老而丑,我固反见其娇且好也!”坚决反对纳妾,认为是最伤天理的事。
他想卖了房产去南京,也会征得夫人的同意,而不是夫为妻纲。
夫人刚到南京,想出去游景点,他就叫了几乘轿子,约姚奶奶做陪客,两三个家人婆娘都坐了轿子跟着。厨子挑了酒席,借清凉山一个姚园。他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大醉后,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
他赞赏人格独立的女子,支持抗婚逃婚,这种男女平等的思想,超越了那个时代,让人不敢仰视。
世上总会有些人不可以常规论之,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还有《儒林外史》的杜少卿。他们视金钱为粪土,视仕途为肮脏,和社会格格不入,活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的。真是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