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简生花
道德讲堂(二、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离不开道德)

道德讲堂(二、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离不开道德)

作者: 背后国文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1:50 被阅读73次

    01

    过马路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不论是步行、骑车还是开车。有的人从来没有闯过一次红灯,有的人经常闯红灯,特别是步行或骑行的时候。开车闯红灯的不多,毕竟要罚款、要扣分,费钱又费力,大家都不敢。可是步行或骑行时,看看两边没人,径直就过去了。

    闯红灯有悖道德吗?

    当然,闯红灯不仅有违公民的行为规范,也有悖于道德准则。它有可能给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也因为它的不义给自己良心上的谴责和给他人不好的形象。但我们知道闯红灯是不对的,为什么我们还在经常地闯红灯呢?

    因为我们不能自律,或者说,是道德品质的缺乏。

    02

    道德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但道德的这种约束力和其它的约束力是不一样的,别的约束力可以是外部施加并附带后果,如违反法律、规章、规定等将会受到相应的惩处,而道德的约束力只能靠自己感知,一旦违反只会有他人的指责,或者自己良心上的谴责,不会造成直接的不好的后果。既然都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身试法,那做一些违背道德观念的事情当然大有人在了。

    闯红灯的人有二种心理,一种是侥幸,反正没车,也没人,我过一下不妨碍大家,慌慌张张就闯了;另一种是故意,我管你什么红灯绿灯,只要没人撞我,我想过就过,昂首挺胸就闯了。我们看,前一种人至少还有点羞耻,良心上还有点不安,说明他们心里不是没有道德准则,而是在实际生活中遵守起来很吃力;后一种人完全是对道德准则的漠视了,他们对自己根本没有要求,从来不懂得约束和自律及自觉,是道德观念的完全缺失。社会就是这样,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君子,也有小人。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把他们说成是坏人或小人,他们还没到那个程度,他们都不是没有救。

    03

    道德的缺失,道德水平的低下不是每个个体造成的,与整个社会的“三观”有关。中国是讲道德历史最长的国家,也是最讲道德的国家,但最不讲道德的事情在中国层出不穷,比比皆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太容易转变了,过去我们视道德准则为金规铁律,现在借着改革开放的名义可以随意践踏了。过去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9》)现在则被人批评为迂腐和墨守成规。过去孔子喟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27》)今天孔子书院遍地开花,人民的道德水准却未见一点提高。今天社会上有多少“毁三观”的现象,又有多少奇葩怪事,有的人不禁在问,是社会病了,还是我们每个人病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位伟人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样的说法不能再沿用了,那是特殊时期对处在思想变革之中人们思想的一种鼓动,它有效地改变了人们面对新形势的观念,很好地树立了大家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已非同日而语,我们要回归,回归到我们做事的根本,我们做人的根本,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10》)也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合乎“义”。

    “义”是什么?是合理,是适当,是正当,是遵守法律法规,是符合行为规范,是依循道德准则。能捉老鼠,但不能“义之与比”,就不能再是好猫了,因为它有可能与法律法规相违,与行为规范相违,与道德准则相违。

    04

    唯利是图成了现在主流的价值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16》)当一切以利来作为评价标准时,那我们离小人就不远了。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12》)如果一切都以利为行事标准,不说天下大乱,至少怨声载道不为过吧!当主流的价值观与道德准则相违时,社会风气能淳厚吗?人们怎么还有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社会大环境没有给我们的道德意识有很好的促进,同样每个个体也缺乏洁身自好、成圣成人的主观愿望,或者说就连遵守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都有点力不从心了。这是社会的不和谐音,需要大力地制止和改善,因此讲道德是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不能缺失的。

    05

    道德的缺失,道德水平的低下虽然不是每个个体造成的,但每个个体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形成到头重要。有人说,老师和医生都是良心职业,教学和看病的效果完全取决于老师和医生的良心,这个良心就由每个人的道德品质所决定,德行高,良心就好,效果就好;德行差,良心就坏,效果就不好。事实上不仅老师和医生,我们每个人如果都凭良心做事,社会就不会病,我们自己也不会病。

    现在很多的人了解了西藏,认识了西藏人民,但有人不解他们为什么能循规蹈矩,从不做有违他们传统的事?很简单么,他们有信仰。信仰是信徒们无形的捆绑,就像伊斯兰教徒一听到教堂的钟声,他们就会停下来祷告。宗教会带来信仰,信仰会让人义无反顾,国学大师曾仕强说:“我们没有宗教,但是我们有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在哪里?伏羲氏当年他的用意是要让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世世有一个的共同认识,共同的信仰,即:伦理道德。所以我们今天讲一句话,各位可以好好去想一想,我们的列祖列宗,我们长期以来,我们那个永远没有断的东西,就是伦理道德。所以为什么儒家那么受到重视,也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共同的信仰越来越受到普世价值观念的考验,所以不论是社会的大环境,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地警觉起来,想一想该如何重建我们的道德观念了。

    06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人内心是很不安的,明明心里有道德的坚守,却在实际行动中与道德背道而驰;心里清楚想要自己不断修养,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而常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茫然不知所措。我们都十分渴望我们心灵家园的安宁,而心灵的安宁无疑就是我们道德体系的不断完善。

    对个人而言,自觉践行道德准则,就是君子慎独,暗室不欺。对社会,我们希望有一个好的氛围,慢慢地把失掉的再拾起来,,继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懂得不仅我们自己对自己有要求,而且社会也需要我们对自己有要求,因此我们再不能不排队了,再不能到西湖去洗脚了,再不能开“斗气车”了,再不能不好好管管自己了!

    我们不能期望自己一下子修行有多好,品德有多高,慢慢地做好自己,表里如一,循序渐进。一切的修炼不是为了给谁看,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安宁,而每个人的心安就是道德准则的最高要求。

    道德讲堂(一、道德的由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讲堂(二、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离不开道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iq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