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825157/6ea2e6417cde920f.jpg)
宋朝有个曹利用,这个名字比较有个性,人如其名,也是很有些“讲头”的。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到澶州抗击辽国的侵略。在一次战役中,宋军取得胜利,并将辽国大将挞览射死。辽国准备撤兵。按理说,宋朝军队已占先机,应该要乘胜攻击,可“出人意料”的是,宋真宗非但不率军出击,还决定派人与敌方议和。这个问题不在本文探讨之列,暂且不管。枢密院推荐曹利用去辽营谈判。宋真宗一开始不太赞成,原因是曹利用在当时还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枢密使王继英却极力推荐他。估计王继英对曹利用是有过了解的,知道他是个人才。事实证明,曹利用的确是个人才,他凭籍睿智及胆识,零成本与对方和谈成功,被朝廷赏识,加官进爵了。
后来,曹利用又因平定岭南有功,地位直线上升,直逼当朝宰相王曾。照说,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干部”,通过自己的能力与努力成为了位高权重的一品大员,应该知足了。可他天生有股倔劲,竟死磕上了地位在他之上的王曾,不位居其上誓不罢休。这是典型的恃功益骄,也正因此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下场。
据李焘的《续资治通鉴》卷170记载:在宋仁宗天圣七年正月丙辰,曹利用被贬为左千牛卫上将军,任随州知州。在他被贬之前的某一日,有个馆阁校勘名叫彭乘的,和曹利用等人一起去钓鱼。钓鱼本来是件小事,可在当时有个讲究。要是皇上与臣子一起钓鱼,如果皇上还没钓到,作为臣子,即使有鱼上钩了,都不敢起钩。等到皇上钓到了鱼,左右侍从会用红丝网去接,这是一个由惯例而形成的规矩。这个规矩大家都是懂的,可这次钓鱼活动皇上并未参加。恰逢彭乘的一个同事有鱼上钩,此人便待起钩,左右有人制止道:“曹大人还没有钓到鱼,你可不能起钩呀!”等到曹利用钓到了鱼,他左右的人也用红丝网将鱼接住,而曹利用并无丝毫避讳。彭乘见此情景,事后对人说:“曹公位高权重,可他却欣然享受接近皇上的礼遇,如此狂妄,他的好景不会太长了!”
曹利用恃功益骄的表现越来越明显,最终发展到连太后都不放在眼里,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他作了,那就死定了。
北宋在惩处官员方面还算比较温和,加上曹利用也的确为朝廷立过大功,宋仁宗只是贬了他的官,并未要他的命。可对于曹利用来说,被贬比被杀还要令他难以接受,加上护送他到随州任命的内侍杨怀敏到了襄阳驿站时便不肯走了,还拿言语讥讽、威逼他,他哪能受这鸟气,便上吊自杀了。
好好一个能臣,本来可以利用自己卓越的才能为国家社稷作贡献,也可以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再往小处想,完全可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可却因恃功益骄的狭隘心胸,钻进了“牛角尖”,最终以悲剧收场。大千世界,平常人居多,不奢谈建功立业,能以平常心安度一生实在是一种福分。如曹公具经天纬地之才者,本是凤毛麟角,其不安于现状也在情理之中,可视为幸之不幸。我辈无建功之能,也往往为世俗浮华所诱惑,其不幸也甚。
李叔同说:“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一种对人生极高的领悟。花好月圆、炫丽至极的光景虽然令人神往、陶醉,但终有曲终人散之时,一切都将归于平淡。赵朴初在弘一身后诗一首点评曰: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人的“才气”,一小部分是来自天赋,一大部分是来自后天勤苦的修炼。当“才气”转化为“能力”并被“合理”利用后,自然会形成“价值”的体现。这时,由“修炼”而得的“修为”就尤显重要。曹利用就差在了“修为”上。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