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劝过我,你这性格就是不爱说话导致的,要多说话,性格就外向了。
殊不知这句话就像你劝一个穷人,你穷的原因就是没钱,要多赚钱就能变富有了。例子可能不太恰当,但意思是一样的,两句都是废话。
01
小时候最怕的事情,莫过于走亲戚和家里来陌生人。一般这时候是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被父母强拉在对方面前,只能用自己都听不清的声音嘟囔声叔叔好,伯伯好,便风似的躲在父母背后。
母亲说,这孩子这样下去不行,再不说话不就傻了吗。于是更热衷于带着我往热闹的地方钻,偏偏越是热闹的地方,待着越是烦躁,也越加不想开口。
其实一直没和母亲说,不说话,不代表傻。
特别认同初中语文老师的一句话,越是内向的人,心里活动越是丰富。
她这句话是用来形容班里另一个比我还内向的人。
那个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整天看着木木呆呆的,一天下来嘴里蹦不出三句话。但作文每次都是高分,老师说,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写了进去。
我觉得那他是幸运的,他有个好文采,可以把情感诉诸于纸笔。
而对于大多数不爱说话的内向者来说,可以倾诉的对象,只有自己。
我只能对着床头玩偶说悄悄话,一个人无边际的幻想。我喜欢读书,喜欢代入书中的人物: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哎等等,我是男的,代入感好像错了。
在朋友聚会上,我们永远默默躲在角落,该举杯时就随着大家举杯。该说话时,我们就默然无声,低下头,不知思考着什么。
似乎是有些不合群,但绝不是无情。你可能看着我们就是窝在角落面无表情,但我们内心同样在欢庆朋友相聚,同样在高兴,只是大多时候,我们不习惯把情绪说出来罢了。
02
世上人千千万,不爱说话的人绝不是一个“内向”就可以全部囊括其中。我的不爱说话,源于自己的话大都没有份量,久而久之,也就不爱说了。
小学升初中那年,父母在考虑我要上哪一所学校,一所公立一所私立。公立便宜但学生多不好管理,私立太贵但师资比较雄厚。他们举棋不定,最后母亲把这个问题交由我来选择。
先是迟疑这么重要的事情,自己竟然能有话语权。然后就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权利,先是上网查资料,接着两所学校来回逛,思虑许久终于选定了公立的那所学校。
过程是辛苦的,结果却不是美好的,母亲说“参考”了我的意见,最后却还是选了私立的那所。当时说是不沮丧那是假的,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油然而生,说话了又怎样,不还是什么都改变不了。
埋怨父母可能有些不好,但自己这不爱说话的性子,还真和家里的平时日常脱不开关系。
平时母亲特喜欢问我意见,今天中午你是想吃白菜还是青菜。
“白菜”
“好,可是好像前天吃的白菜吧,要不今天就吃青菜吧。”
... ...
“这两双鞋你是喜欢白色还是黑色”
“随便”
“什么随便,这是你买鞋,你都多大了,还一点主见都没有”
“那白色吧”
“可是我觉得白色不耐脏,你又不爱惜鞋,买黑色吧”
“... ...”
可能你觉得这就是一些零碎小事,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但对于本就不爱说话的我来说,这真的是我越来越沉默的一个原因。
后来初中升高中,父母又为了两所学校举棋不定,鉴于上次,我这次是一言不发。
再次被母亲训斥一点主见没有,并再三保证这次绝对我自己做主,喜欢哪所学校上哪所。
我挑了一所。
两天后,母亲说还是另一所学校比较好,问我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我说,哦,那就另一所吧。
03
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多少有些悲观、焦虑、紧张还有抑郁。具体表现与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环境诸因素有关。
排除后面悲观抑郁的结论,前面对照着自己的性格,我倒很是认同。
拿生活规律来讲,我不知道其他人,我对于这一点感触比较深。对于生活规律,自己甚至有些达到强迫症的程度。
八点半上班,七点二十闹钟,赖床两分钟,刷牙洗脸穿衣服,七点三十五出门,出门右拐肠粉店吃早餐,七点五十进地铁站,八点十分公司打卡,每个时间段容错率三分钟,从来没有过例外。
看书写文章一定要挑整点,八点整或九点整开始。
和朋友说我的时间安排,他用异样眼光盯着我许久,他说你这是病,得治。
我不以为然,像他不理解我一样,我也不理解时常踩点上班的他是什么心理,多睡二十分钟并不会使他白天比我更精神。与其一大早匆匆忙忙,不如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有规律总比一团乱麻来的好些。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外向亦或内向并无优劣之分。你选择八面玲珑,我喜欢安常习故;你喜欢表达,我习惯沉思。你喜欢的我不一定喜欢,我喜欢的,你不一定理解。
愿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网友评论
我特别讨厌话多的那种,有的话多的人特别爱表现,感觉所有人都比不上她能了狠!
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只要快乐,喜欢就行,莫管他人,如何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