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生活,并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
我毕业后第一份全职工作,是在一家咨询公司。新入职的小朋友,一大部分时间花在改PPT上。记得有几次,因为第二天要给客户报告,一直改到凌晨两三点,改到我脑子麻木,觉得沮丧委屈,怀疑工作的意义。但结果自己累不说,第二天起来发现还是有错。
工作和生活平衡是个常常听到的话题,给人的感觉是工作和生活加起来24小时,是个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工作狂们每天工作14小时+,虽然完全没有生活,但换来的是事业上的突飞猛进,成为马云刘强东们,迎娶白富美,得了优生优育娃,走上人生巅峰。
但事实上,就像我刚毕业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就感受到的,不是不想,是”臣妾做不到啊”——别说连轴转,像我这样的凡人,工作到凌晨已经脑袋一片浆糊了。工作狂不是说做就能做的。
除了极个别人天赋异禀,每天只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极少睡眠,大部分成年人都需要大约7.5小时的睡眠。牺牲睡眠,工作到凌晨的脑袋,像是放了一夏天都没过滤水的后院游泳池,到处漂浮着只有睡眠才能清理掉的有毒物质,不犯错才怪。
当时的我,并不懂这些。但羡慕老板,为什么总是在我工作一天神思萎靡的时候,总跟喝了几罐红牛一样精神抖擞,工作上是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谈起生活来,也是品尝过夜的巴黎,踏过下雪的北京,一年至少两次的国内国外旅行,跑个马拉松,再参加个铁人三项,身材好的像模特,让人从里到外的羡慕嫉妒恨。
后来工作了这些年,跟过国内国外的团队老板,发现这还真不是特列。很多事业发展不错的人,都有这个特质:工作出色,生活也同样精彩。
健康和精力充沛的身体对工作的重要性,大家貌似都明白,但实践起来,需要很多自律。总有各种工作要做,各种火要灭,只有锻炼睡眠可以耽搁,直到真的病倒。
生病对于工作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就算是简单的感冒,也能搞得你一星期脑子昏沉沉,工作效率减半,反射弧慢几拍。如果是长期忽视健康,导致生病住院,那基本上老板许的所有大饼都化作一股青烟。
我工作的这几年,见过几次公司VP级别的高层因为中风心脏病这类的休养了两个月,回来没多久就黯然离职的情况——虽然一般也都是友好分手,但公司不会因为你过往的熬夜工作烙下了病而宣布对你终身负责。
不过,这样的情况,一般当事人也有很多不良的健康习惯,本身就会影响工作效率,就算一时风光,也很难走的长远。
健康和精力充沛身体对头脑的影响,已经有无数科学研究证明了。随便列举几个:
- 充足的睡眠的重要性。前文提到了,睡眠的过程,可以帮助清除脑袋里细胞之间游离的有毒排泄物,这些物质如果不清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判断力。
虽然考前突击熬夜还是盛行,虽然有的时候第二天交报告前一天熬夜还是难完全避免,只能第二天来点咖啡红牛之类的救急(效果不能等同于一夜好眠),但基本上只能熬一天。对我这种需要睡很多的人,第二天持续熬夜,脑子就会彻底停止工作。《哈佛幸福课》里有一课专门讲睡眠和运动,推荐看看(国内的朋友可以看https://open.163.com/movie/2006/1/8/I/M6HV755O6_M6I43FH8I.html,国外的朋友移步Youtube)。
- 压力过大,人会进入窄带模式,思维灵活性和开放性受损,影响创造力。人在快乐放松的情况下,更容易有创造性的想法。
先抛砖引玉,说一点切身体会。近十年前,我第一次一个人出国旅行,火车沿着安静的莱茵河蜿蜒向前,我的眼睛不停看东看西,脑子里火光四溅。旅行中,重读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找到很多共鸣,在日记里写下 “不停变幻的风景,容易让人产生新鲜的想法”。现在想起来,当时没有开始认真写作分享,有点遗憾。
我们常常羡慕的商界精英,也有很多是运动旅行达人。登过珠峰的王石,爱好越野摩托的经纬张颖,爬过乞力马扎罗的刘润等等,他们似乎玩的也不少,但玩的时间不但没有影响工作,反而给了他们看待商业和生活的崭新视角,能量满格的归来。
-生活精彩的人,也会游更多的谈资,才不会说起工作来头头是道,在饭局闲聊就变傻瓜。这个虽然没看到研究,但相信大家都有体会,经历爱好丰富的人就像有一种魔力,跟他们聊天更有意思,这种人自带光环,让人更乐意沟通,彼此蹭出火花,对工作事业有奇妙助力。
Off 学:会玩,才会成功
大前研一有本书,叫做《Off 学, 会玩,才会成功》,有人报怨书干货不多,但我觉得书传达的观念很不错。
生活和工作不是零和游戏,而是相辅相成。会生活的人,也往往工作出色。
Work Hard, Play Hard是很多公司喜欢推崇的文化,但个中重点没说清楚。
白天工作朝9晚9,晚上不回家再去K歌3小时?排除个别天赋异禀的人,很多做的好的普通人,之所以能工作疯狂,也玩的尽兴,是因为他们能关掉自己的工作模式(Turn Off),切换到玩耍休息模式里。
即便正常时间上下班,但可能下了班还想着工作中的烦心事,上了班还想着家里的烦心事,睡觉前更是想着所有的烦心事。结果就是,工作没效率,玩耍的不尽兴,睡了和没睡一样。就算工作8小时准时回家,还是一样没有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所以,时间本身不是衡量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关键,重点是工作就好好工作,休息就好好休息。
注意,不是说下了班就不应该再想工作上的问题,而是如何避免没有效率的消耗。大脑是个神奇的工具,你让它担心,比给它待解的问题,更容易让它精疲力尽。工作越复杂,需要耗的心神越多。当工作给人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会让人主动的想要下班以后继续思考工作问题。乔布斯在发布第一款iPhone的前夕,仅仅是发布会的排演就进行了几百次。那时候的乔布斯,还是属于容易神经紧绷,随便骂人的状态,不过他虽然担心发布会出错,但也花了更多的时间来排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相比奋战了一夜解决问题,担心的一夜没睡,是更糟糕的模式。
那么如何才能关掉脑袋里担心的声音,学会Off学?运动,冥想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有关冥想,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就算选择在家陪伴孩子的生活,也别放弃成长
前两点,都是在说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工作的积极影响,最后,想从相反的角度谈谈工作对于生活的影响。
很多女性在孩子出生以后,会把重心从工作转移到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上,这当然无可厚非。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养孩子很贵,不仅仅在于时间和金钱,还在于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才能跟上下一代的脚步。而工作就是学习和成长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亲子关系,是个世界性难题。国外家长执念少,所以似乎比国内好一些。我则夹在中间,人在国外,但几十年的教育在国内,并且作为第一代移民,和孩子有天然的语言和文化上的差距。
上周末到邻居家做客,很热情好客的一家人,三年前从战火纷飞的伊朗来到加拿大定居。两个孩子,来的时候一个6岁一个7岁,在英语零基础的情况下,短短半年就开始纠正父母的英文发音,现在更是一口流利的英文,经常为爸妈做翻译。华人家庭,情况也是大同小异。要能和孩子正常对话,除了让他们多学习母国语言文化,当然自己也要多学习英美文化。怎么学?显然不是呆在家里,而是走出去。
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自己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即使选择在孩子小的时候放弃工作,或是转而选择要求更低的工作,也别忘了,孩子有长大的一天,需要的不仅仅是陪伴照顾,还有人生经验的分享和指引。互联网诞生于25年前,而我家娃不到1岁已经开始迷恋iPad。这世界变化的速度令人咋舌,如果不能不断学习,不停进步,我感觉以后我和她能正常对话都是问题,别说有亲密关系了。
有关教育,是个很大的话题,值得更多的时间好好说一下,以后也会持续关注这方面的书和理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