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创业电影《燃点》的宣传片,里面有一个场景,记者问罗永浩有什么话要对年轻的创业者说?
老罗的回答是:创业这件事一定要想清楚,不要轻易去干,还是有点吓人的。
不知道是我个人经历还是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感觉,好像不管从事哪个行业,前辈们总是说这一行很难,不要轻易进来,还是去做别的行业吧。
难道别的行业就真的“容易”吗?
我的第一份工作属于娱乐圈,参与过几部电视剧和电影的制作(不是演员,做幕后的)。这一行不用说,大家也能感觉到会有多难,从业者有那么多人,但是光鲜亮丽的却屈指可数,除了一线明星之外,大家又能喊出几个名字?电影《我是路人甲》就是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但现实就是现实,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就算再坚持也不会有结果。
后来在这个圈子混了两年,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转行创投圈,做天使投资。这一行同样很难,从业的第一年,除了过年的时候休息了三天,其它时间每天工作都在14小时以上,在外出差也超过200天。辛苦倒不算什么,但就怕没有结果。看好的项目投不到,能给你投的大部分都是骗子。几年下来,接触了至少三百个以上的项目,里面没有一个不造假的。前期就算谈的好好的,项目方拿到钱之后,变脸的也不在少数,更无耻的是动不动以破产清算来威胁投资人。《燃点》里面说,创业公司头三年里面,93%的会死掉,能活下来的只有7%。
再后来自己做二级市场,这虽然比一级市场要好做一些,但同样是天雷滚滚,我常和朋友开玩笑说:“某地有上市公司3000多家,如果我说他们全部财务造假,那肯定是我在胡说八道,但如果我说只有2999家造假,那也肯定是我说少了。”
接触的很多私募和游资,无论是在股市还是期市,他们对想要职业从事这行的晚辈,说的最多的话也是:踏踏实实去找份安稳的工作吧,不要轻易进入这行,很难。
再说说大家熟悉的写作圈,无论是起点、创世、17K这样的知名小说平台,还是微信公众号、头条号这样的自媒体平台,看看细分行业的前三名和前十名的差距就知道了。前辈们说:人口红利已经结束,如果非要选这行作为自己的事业(我说的是事业,不是那种以养家糊口为目的的职业),也要有心理准备,除了极个别幸运儿能逆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不会有结果。
成人的世界,除了长胖,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说这些不是为了消极,而是想说,所有的行业都难,但所有的行业又都有佼佼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都做不出成绩,难道换一个陌生的行业就能干出成绩吗?
《三体》中智子有一段话:“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过去的地球上如此,现在这个冷酷的宇宙中也到处都是如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进化的旗帜将再次在这个世界升起,你们将为生存而战。我希望在座的每个人都在那最后的五千万人之中,希望你们能吃到粮食,而不是被粮食吃掉。”
最后用一篇我最喜欢的文章作为结尾,张爱玲的《非走不可的弯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路走不得。”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了,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