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怀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吞盗官粮,于是下旨查办。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皇帝发了指令,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纪检委)开始了辛勤的工作,同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按察使司官吏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私吞了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外,还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并且巧立名目,征收了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朱元璋大怒,命令审刑司拷讯,此案牵连了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史称“郭桓案”。朱元璋在《大诰》感叹说:“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么过分的,实在是不多!”
但是这个案子有一些明显的疑点:第一,此案参与贪污的官员人数太多,按道理来说,贪污这种偷偷摸摸的东西应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样不但保密度高,而且分账款的时候分的钱财也会多一些,而现在弄得大半个朝廷的人都参与这件贪污案就让人匪夷所思。
第二,贪污的粮食是被贪污者倒卖私分了,但是收入粮仓的粮食并没少那么多,这么大的亏空去哪了?因为大户,粮商,富户等被贪赃者要求补了空。所以朱元璋在《大诰》中明确质问了这些贪污者你们向商人大户借粮用什么来还?这些无奈补空缺(我觉得是被逼的)的大户粮商富户却被定罪为了协同者,遭到了杀头抄家的命运。“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正是当年此案的真实写照。
最后这起案件的主审官吴庸在完成了此案后居然也被朱元璋处死平民愤,杀案件主审官平愤,平什么民愤?
我们从案件的结局来重新推测一下郭恒案的因果,“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所有的富商大贾都去补空缺了,财产全部充了公,该杀的也都杀的差不多了。而这件事情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是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平民百姓造反当成的皇帝,天底下这么多的富商大贾,有钱有权的,想要造个反很容易。所以无论是出于杀鸡儆猴的目的,还是出于削弱天下的目的,朱元璋都有理由这么做。至于郭恒等人有贪污是必然的,到底贪污了多少也是个未知数,毕竟皇帝查抄贪款带有自己的政治需求,说你贪污了多少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所以郭恒案更像是有预谋的一场国家剪天下羊毛的行动,充实了国库,也展示了皇帝的权威,何乐而不为呢?倒霉的郭恒等人就成了此案的出头鸟,毕竟贪污的成本实在是高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