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诸事,只可以父母兄弟情分论。不可以我 是彼非事理论。兄弟不睦,多半由于父母偏爱所起。由偏爱故,事事均须占便宜。若吃亏之兄弟,能作 退一步想,譬己生于贫家,衣食住皆无有,又当与谁 相争乎。又父母所留之钱财,父母之儿女得之,比兵 匪得之,当好多矣。若兵匪来抢劫,又有何法能捍御 之。令祖父虽身入黉hóng门,实于圣贤躬行之道,绝未闻之。尚以为耻,欲报而不得,拟汝代彼报也。使稍回 想唯孝友于兄弟,则当以十余年讼为耻,不以弟多得 为耻也。汝于此理,亦不明了,尚以报复之志薄弱为憾,亦可慨也。须知汝父子兄弟之不睦,实汝祖不知 睦兄弟之感报也。汝既奉佛法,当向根本伦理上看, 为汝祖三兄弟念佛,消彼阋xì墙之业。俾彼等同预莲池海会,同证无生法忍,此实汝报汝祖之大者。至于汝父,但为彼忏悔,祈其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冥冥中尚有回转,既无回转,而我之心已尽矣。
爱子之道, 不是姑息。姑息非爱,乃害也。如芳虽由汝母溺爱, 亦由汝绝未分疏其所宜非宜。故一味仗势强悍,不 受约束。将来出嫁,则又何能克尽妇道。汝既欲彼 种善根以消恶习,今为彼取法名为慧贤。慧贤,即世 俗称赞女人之贤慧也。贤则孝友恭恪,慧则勤俭柔 顺,具此德者,人敬之,神护之,生有令名,死生善道, 亦正合彼如芳之名之义。又令后之儿女媳等,继其 懿范,以作闺阃guī kǔn母仪,以此芳徽,永传裔世。彼虽强 悍,总愿人说好,既有愿人说好之心,则不妨于不如法时,稍稍点破。若有宿根,或可转机。又须恳求观世音菩萨,所谓若有众生多贪瞋痴,常念恭敬观世音 菩萨,即得离贪瞋痴矣。又凡有大病,皆宜劝其念佛, 戒杀吃素,此于医道甚有关系。倘肯利人,比他人易 于得益。
三编·复李慰农居士书六
如诚法师译
家庭中的一切事,只可以父母、兄弟的情分来论。不可以我对他不对的事情道理来论。兄弟不和睦,多半是由于父母的偏爱所引起。由于偏爱的缘故,事事都必须占便宜。如果吃亏的兄弟,能够作退一步想,譬如自己生在贫苦的家庭,衣、食、住都没有,又当和谁去相争呢?又者,父母所留的钱财,父母的儿女得到,比官兵土匪得到,应当要好多了。如果官兵土匪来抢劫,又有什么办法能够捍卫抵御呢?你祖父虽然在学校中,实际对于亲身实践成圣成贤的大道,绝对没有听闻过。(弟弟多得家产)还认为是羞耻,想要报复而不能够,打算让你代他报复。假使稍微回想《尚书》中说的:“孝啊,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那么应当以十多年的官司作为羞耻,不会以弟弟多得家产为羞耻啊!你对于这个道理,也不明白,还以报复的志力薄弱作为遗憾,也实在让人感慨。必须知道你父子兄弟的不和睦,实在是你祖父不知道和睦兄弟的感应果报。你既然信奉佛法,应当向根本伦理上去看,为你祖父三兄弟念佛,消除他们兄弟相争的业障。使得他们共同预入莲池海会,同证无生法忍,这才真实是最大的报答你祖父。至于你父亲,只要为他忏悔,祈求他的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冥冥中还有回转的余地,既使没有回转,而我的心已经尽到了。
疼爱儿子的方法,不是姑息宽容。姑息宽容不是爱,而是害。如芳虽然由于你母亲的溺爱,也是由于你绝对没有一条条讲清楚其中应该、不应该做的事。所以她一味的仗势强悍,不受约束。将来出嫁,又如何能够克尽妇道。你既然想让她种植善根以消除恶习,现今为她取法名为慧贤。慧贤,就是世俗称赞女人的贤慧。贤就是孝亲友兄,恭敬谨慎,慧就是节俭持家,柔顺和气,具备这种德行的人,人们尊敬她,神灵护佑她,在生有美名,死后生善道,也正合她如芳之名的含义。又令后来的儿女媳妇等人,继承她的美德仪范,作为闺门为人之母的仪范,以此芬芳美德,永传后世。她虽然强悍,总愿意别人说她好,既然有愿意他人说她好的心,那么不妨在她不如法的时候,稍稍加以点破。如果她有宿世善根,或许可以有所转机。又必须恳求观世音菩萨,所谓:若有众生多贪瞋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即得离贪瞋痴啊!又者,凡有大病,都应该劝他们念佛,戒杀吃素,这对于医道很有关系。倘若肯以此利益他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得到利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