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心理想法
内在探索:治人事天莫若啬

内在探索:治人事天莫若啬

作者: 看心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3-10-18 15:36 被阅读0次

图文/喜悦

今天与小妹聊天,聊到了孝敬父母(公婆)这件事情。

自小就受这样的教育——一定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这些话一直被强化着,加上内在对自己父母的情感,这件事会变得很大,很重要。

记得和先生刚认识时,就对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要和自己一起孝顺自己的父母,这是一个必须的条件。后来才知道,这是那个时候的妄想。

当背负起孝顺父母的责任的时候,时时处处以父母为先的时候,就会对那些不孝顺父母的兄弟姐妹进行明里暗里的批评。

清楚地记得,因为孝顺父母这件事情没少和哥哥姐姐生气,总是拿着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对方,总是觉得自己做了多少,别人也要做多少。

父母有一点小事,自己就会觉得那是天大的事情,自己要在父母身边,自己要为父母排忧解难,那种强烈的“介入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父母会因为自己的孝顺,而逢人夸耀,同时,也无形中对其他没有对他们好的姊妹而感到失望难过。

是的,那种强烈的对比心,分别心使“好事变成了坏事”,因为自己的“有为心”,强烈的“孝顺心”,制造了新的烦恼与痛苦。

直到后来,心慢慢安静下来的时候,仔细感受自己的心的时候,越来越发现——“治人事天莫若啬”——这句话的妙意。

自心宁静便是对父母的孝顺,只是这个自心宁静却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总是对那个“好”有诸多的追求,对那个“不好”有诸多的批评,心一直在两端摆荡,使别人心不安宁,不知道这为自心带来更大的不宁。

而自心不宁,又怎么可能给他人的心带来安宁呢,尤其是自己的父母。

强烈的分别使他们除了感受孝顺孩子的“好”,也更清晰地感受到那些不孝顺孩子的“不好”。

可是这算是什么样的好呢,只是带来了更大的分裂,带来了更多的矛盾和冲突,想要一家安和都十分不容易。

是的,治人事天莫若啬,吝惜自己的行为,不要那么“积极主动与热情”,更不要夸张地做某些事情。

只是安安静静地存在着,疏一点,远一点,淡一点,静一点,让那个自我退后一点,让事情自然地存在,自然地发生,让自然疗愈父母的心。

当自我不再那么积极,那么强烈,事情发展的远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好无数倍。

父母的内心没有了强烈的对比心,那个平等心,那个自然心也就生出来了,那是上天带给父母的滋养。

——#内在探索#回归自己

相关文章

  • 道德经解读:治人事天,莫若啬,不断的积德才能长久

    老子曰:“治人事天,莫若啬。”出自《道德经》第59章,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

  • 《老子》不一样_第五十九章_治人事天莫若啬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

  • 道德经新解53章俭德

    道德经新解53章俭德 治人事天莫若啬。 啬:爱惜、节俭之意,即俭之德。啬是治人事天最主要的措施。治人:治身。事天:...

  • 【马上说天下】商道·非常道(九十六)

    (五十九)商道之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

  • 治人事天莫若啬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从外部评价体系的崩塌到内部评价体系的构建的诸多不适就...

  • 治人事天 莫若啬

    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易经》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历史好像有人在操纵,不断循环,其实,干支就是...

  • 治人事天,莫若啬

    老子《道德经》第59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治理百姓,事奉上天,没有比吝惜更重要的了。具体到个人,就要对自己“...

  • 治人事天莫若啬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

  • 王弼注道德经述成·德经·第五十九章

    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王弼:莫若,犹莫过也。啬,农夫。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

  • 《道德经》里的青蒿素

    “治人事天,莫若啬。”(《道德经五十九章》) “啬”,字源来自“稼穑”的“穑”,有收藏,积蓄义,引申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在探索:治人事天莫若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rc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