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主要讲的是道德经第十章节的内容,有的人认为这章是道家修行之法的来源,又提精神,又提到魂魄。自古,医道不分,中医药的相生相克,阴阳和合来源于道家,十医九道故说如此。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首先看第一句,载营魄抱一,什么是营呢?大家可以想到营养,经营,营有向上且保持的意思,中医里有营卫系统之说,我们出生之后,成长主要靠后天之气,就是饮食水谷,水谷入肠胃,而化成我们的精气神,这点怎么说,你想你吃过饭后,会不会感觉一股热气蒸腾全身呢?这是气的一种表现,而五脏收纳浓缩,得到的便是精。大多数认为五脏充满精气之后饱满的状态,是谓神。所以,有人活一口气这个说法。那么什么是魄呢?一般在道教里最为难得的就是降龙伏虎,龙是东方之气,东方主木,是为升腾,中医一般认为肝藏魂,而肺脏作为华盖,处在身体所有器官之上,负责全身的气脉运输,内经里亲切的把它比喻成负责周身调度的丞相,认为肺脏藏魄。同时,中医认为人体气的运行是有时令的,比如你白天起来,身体温度上升,你身体体表就有卫气出现,而营则藏于里。故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的呼吸和吐纳是否会按照身体的固有规律去运行呢?还是该睡觉的时候,你还醒着。偏偏去打扰他,你看,这不就是有为,瞎做吗?你的自身养护系统是否和你的魂魄一体呢?这得取决你的道德了。
同样,如果你的身体出现问题,那一定会通过外在表现出来。比如说,哮喘病人,开始咳嗦,你看,这不就是喘息不匀,不稳定吗?老子说过,你在做事的时候,会不会被事情左右,而忘记自我,你看你生气的时候,会喘粗气,而不会让你的理智控制你。婴儿正是因为他什么也不懂,所以任何的烦心事都不会干扰他的主观判断,他饿了,就会哭。不会因为某些顾忌而选择自己该做些什么,老子认为孩童是最符合道的。
同样,你的内心是否如同镜子一般,或者擦拭镜子一般,没有瑕疵呢?不按规矩去做,心境怎能平稳呢?
老子从医学角度来和尹喜解释这个事情,是很有代入感的。接下来他就提出了做人做事的类比。你看,你的身体运行都是符合天道的。你学了知晓了很多东西后,你会不会胡乱作为呢?比如说,你学了会计,恶意避税,钻空子,这是大大的坏了。
所以,什么事情还是老样子,分析事实,不乱作为,也不选择冷漠对待,不敢向前。你没有能力去掌控世事变化,时态人心,不要这么做,你这是强人所难,也为难自己。把自己抛出规则之外,按照隐含的道去做,就不会出现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