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胡适
很久以来,就想写个有关民国文人的系列专题,但怕自己坚持不了持续更新,更怕无人问津。
今天算是试试水,先更一篇看看反响。
说到民国文人,确实是历史长河中极为特殊的一个群体,而这其中颇有雅趣,独具风骨的人又的确太多了,思前想后还是从胡适先生说起吧。
最早知道胡适,好像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中,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一本正经的站在了我们面前。
不过,我们当时对于胡适先生的了解很浅薄,似乎还远不及鲁迅,李大钊等人,这也许与胡博士晚年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有关吧。
胡适与蒋介石单纯地看胡博士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同为《新青年》主要撰稿人的鲁迅先生应该很有话语权,回忆起那时的胡适,鲁迅先生说:“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并坦言“我佩服陈胡。”
毛主席在建国后曾经客观地说到:“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
今天,我们不必为胡适先生恢复名誉了,因为这一切似乎比毛主席预想的早了一些,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我们改革开放的春风,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胡适,他的作品早已经家喻户晓了。
作为文坛巨匠,胡适先生在文学、哲学、考据学、红学等诸多方面颇有建树,一生获得海内外35个名誉博士学位;作为政客,他曾经是蒋介石的王牌智囊,美国方面还曾邀请他组阁代替老蒋;作为出色的外交家,胡博士被人称为“最有魅力的中国驻美大使”;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吸烟喝酒,酷爱打麻将,又不失可爱质朴的一面。
胡适先生的生平有太多精彩可以描述,有太多趣事值得讲评,今天我们仅仅从一个小小的方面入手,让大家了解一下,作为朋友,胡适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扶危济困,资助后辈
民国文坛常有人骄傲的说出这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并且无论相识与否,文人墨客、社会贤达多会引此为荣。
在当时,胡适仗义疏财,对朋友慷慨大方的美名可谓人尽皆知。大学者陈之藩在美国留学时,受过胡适400美元的资助。回国后,寄支票给胡适以表感谢。胡适回信说:“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400元。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胡博士是这么说的,也在一直这么做。
1919年,林语堂顺利获得了一次留美求学的机会。当时学生留美,由“庚子赔款”出每月津贴80美元,彼时,懵懂无知的林语堂并不知道这80美元仅能勉强应付生活开销,还带去了妻子同往。
后来留学期间,林语堂一度经费用尽,走投无路。思来想去,只好写信给胡适:“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贷1000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信发出后不久,林语堂就收到了胡适的汇款,大喜过望,胡适还回信告知:“这是工资预支款,君归国后,一定要回北京大学工作。”
此后,林语堂从哈佛毕业,又赴莱比锡大学读博,长期的海外求学,使他再次在经济上捉襟见肘,又一次电告胡适:“再向学校预支1000美元。”这2000美元在当时对普通人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对林语堂来说也是异乡游子最温馨的海外回忆。
后来学成归国,林语堂如约前往北大任教。他第一时间找到校长蒋梦麟,陈述当年的种种经历,深表感激之情。但是蒋校长却听的一头雾水:“哪来这两千块钱?”
原来,胡适早就非常欣赏林语堂的才华,自己出了两千块钱资助他,又编造了这样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林语堂能够欣然接受巨款。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件事,胡适从没有向任何人说过。
受过胡适资助的人拉出一个名单,大概还有这些人:吴晗、罗尔纲、周汝昌、沈从文、季羡林。
周而不比,和而不同
胡适先生为人和顺善良,慷慨大方。在倡导白话文的过程中,遭遇过无数嘲讽和谩骂,但胡适却从不进行人身攻击,往往以理服人,静心论道。羽戈说:“你看他,哪怕与政敌论战,都是和风细雨,平心静气,连一句刻薄话都罕见,更不必说粗口了。”
但胡博士也并非没有原则的“老好人”。抗日战争初期,北平沦陷,北大旧友周作人(鲁迅先生内弟)滞留北平,当时,坊间传闻他要为日本人做事。此时,远在海外的胡适得知消息,多次托人带信,言辞犀利恳切,请他务必以民族大义为重,切莫图一时名利,留下千古骂名。不过,周氏最终还是没能“识得重与轻”,终究成了一个大节有亏的文人。
胡适先生和陈独秀之间的友谊更是发人深思。
陈独秀与胡适是安徽同乡,两人友情极为深厚,但陈独秀性情古怪,话语间言辞犀利,常常得罪人,他几乎一见胡适就大谈他的主义,两人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当胡适实在受不了时,也不和他吵,不发脾气,顶多用脚跺地板,表示自己已经很生气了。陈独秀知道他的脾气秉性,当即默不作声。
胡适与陈独秀两人关系最差的时候,恰是陈独秀成为中共领袖的那几年,两人对于如何对待帝国主义和群众运动问题上面存在争议,当时陈独秀正值春风得意,别人巴结还来不及呢,胡适先生却敬而远之。
1927年以后,陈独秀被国民党通缉,于1932年10月被捕。胡适协同一批朋友尽全力营救,最后也只能做到使陈独秀免于军法审判,交由普通法庭审理。
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空袭南京,陈独秀狱室被炸,险遭不测。胡适当时因参加庐山谈话会,正好在南京,闻讯焦急万分,会同张伯苓等人多方奔走请托,终于使得陈独秀获释出狱。
后来,陈独秀几经辗转,晚年客居四川江津,生活凄凉清苦。其间,胡适任驻美大使,得知陈独秀近况,除经济上大力帮忙以外,又多次设法让陈独秀出国疗养。但是,陈独秀清苦自持,不肯在民族危难时刻出国避难。
两人情义大抵如此。
文坛第一红娘
胡适先生因为在文坛人缘极好,颇具威望,多次在青年男女之间充任“红娘”的角色。
经他手促成的有情眷侣可谓数不胜数。胡博士成人之美,喜欢看到青年人热恋并结合,并亲自主持过150多次婚礼。这其中,大多为胡适同辈友人、晚辈学者,因为当时的文坛内都仰望胡博士的威望和人品,能得到胡适先生的证婚真是莫大的殊荣。
有这份荣幸的伉俪主要有:冰心与吴文藻,徐志摩与陆小曼,沈从文与张兆和,千家驹与杨梨音。
有人开玩笑说胡适有“证婚癖”,其实这一对对情侣的背后,更是胡适先生多年来对后辈提携爱戴的一个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