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成语1:三思后行

作者: 山巅一寺 | 来源:发表于2017-05-04 20:44 被阅读326次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时代,鲁国三大夫季孙、叔孙、孟孙,权重盖主。

季文子,公园前601年—前568年执政。他以简朴出名,《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忠直不同,则史鱼之俦;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

他死后17年,孔子才出生。所以孔子只是听说(闻之),季文子,每做一件事,思来想去,举个栗子:

据《左传》记载,鲁文公六年(前621年),季文子将要出使晋国,在准备好聘礼之后,又让属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随从都不理解其中的原因,季文子解释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

孔子也是觉得季文子,考虑的太多,所以直接说三思而行,太多了啦,两思就足够了。

所以三思而行,从这个出处看,是批评的。造句的话应该是:小明,这次考试的选择题很多,时间很紧的,不要三思而行,要果断,否则会来不及。


但是这个校正,有必要吗?

1,没有必要,还不如将错就错。这就是孔夫子的无奈,也许是一切语言的无奈。所以当你要觉得儒家思想是你的生活哲学的时候,最好还是小心点,只有这样,才能理解老夫子真正的意思。

2,无法追究,因为这里没有定义什么是思,什么是三思。谁能够数得清楚,“思的数字”,比如我写这个文章,我思了几次呢?既然分不清次数,再纠结三思,二思,一思,就没有啥意义。

所以,语言真不靠谱。

不能思!

相关文章

  • 半部成语1:三思后行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时代,鲁国三大夫季孙、叔孙、孟孙,权重盖主。 ...

  • 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20:思与学,論三思後行和二思後行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后行,是一個,人們至今沿用的成语。 但實際上,孔子所赞成的,在...

  • 2020-08-24

    以后说话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说话一定要过脑子!!!过脑子!!!过脑子!!!

  • 《論語·公治长第四》三思而后行(20)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 “三思而行”现在已成为遇事审慎思考的正面成语,但是孔子却提...

  • 读经典|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对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评价...

  • #十三余小情书#

    子曰:三思而后行 1 2 3…… …… 我喜欢你

  • 谨记

    三思而后行~

  • 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 ...

  • 覆水难收

    “覆水难收”意思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 成语寓意: 第一,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人生没有返...

  • 3/28 意志力处方

    ——《自控力》学习笔记、行动计划与记录 第二章 意志力的本能(“三思而后行”反应) 1 读书笔记 “三思而后行”是...

网友评论

  • 江湖人称向前兄:最近也在收集以及重新思考一些有意思的成语。
  • 西瓜vs西红柿: @山巅一寺 请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什么是三?
  • 1c3b7eeb5c4c:多出一点,相信我,标题也特别好,
    半部论语一想到,便是半部论语治天下
  • 溪林飞羽:巧啊,我村文公祠内有一古联云,张公百忍可无忧,文子三思终有益,不知典故竟在于此,真要多学点文化🐸
  • 4fa09b057707:别人“思了几思”,旁人可能无法知晓。自己“思了几思”,应该可以数得清吧?
    否则就是“念头乱了”。
  • 叫我默畔呀:思危,思退,思变
    叫我默畔呀: @山巅一寺 怎么讲都对,但是怎么讲也都不对😄😄😄
    山巅一寺:有道理,如此三思,有些道理,就是三个方面。。。。

本文标题:半部成语1:三思后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pd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