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不”一
文/石岩磊
石岩磊/知行“不”一“圣人”是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古代以“立德、立功、立言”作为评判标准,据此除了孔子之外,公认的“圣人”还有明朝的王阳明。他不仅有文治武功之才,而且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观念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拥有成千上万的忠实粉丝,蒋介石便是其中之一。
知行合一是 “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意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其在现实中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知”并不是单指经过学习获得学识,更多的是要通过理论钻研和实践锻炼收获见识,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可在现实生活中,割裂或对立“知”和“行”的事例比比皆是,而且有时还被引向了歧途,使得这一辉煌理论蒙尘。
战国时期的赵括熟读兵书满腹经纶,对兵法说得头头是道,可用兵打仗却是个门外汉,他率领的四十万赵军被秦将白起大败后遭坑杀,直接导致赵国的灭亡,这是纸上谈兵的典型案例。而现在同样存在着许多类似华而不实的状况,高分低能便是一例,走出校门的“天之骄子”很快就会意识到,学校所学和社会所需并不能对接,更令他们困惑不解的是“社会学”不是来自书本,而是用脚趟出来的,是靠无数惨痛教训堆砌起来的。
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所有成长路径全需要自己去感悟,和教科书里的方程式以及书摊贩卖的“成功学”没有半毛钱关系,如何逢迎领导,如何融洽同事,如何笼络客户,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唯有用心去感受去总结,而恰恰是一些“厚黑之学”最有效,可以令人头脑灵活、会办事、吃得开,从而八面玲珑活得滋润,可称得上是“心学”的2.0版本。
但这种知和行不一的状况多少令人心寒,难道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只为了一纸文凭?难道人们的成功都要通过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吗?难道台上说和底下做不一致才是本事吗?《尾巴》这部玄幻小说或许给出了答案:说谎的人会长出尾巴,当小职员发现领导有尾巴的秘密时,意外地得到重用,而且长尾巴的人越来越多,还形成了尾巴护理产业。
这显然是作者在拿虚幻讽刺现实,可它揭示出一个道理:谎言和虚伪是社会的瘟疫,在四处蔓延的同时将真知淹没在了水下。而重灾区应该出在教育领域,因为我们的学校屏蔽了外界的晦暗,搭建起一座纯洁的象牙塔,把莘莘学子罩在了温室中,让他们看到的是满眼四季如春,一旦踏出校门即被外界的寒风吹得瑟瑟发抖,许多人因此而回头对着教学楼啐一声:“大骗子!”
可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不更委屈吗?他们传道授业有错吗?问题大概就出在他们传的道不适合野外生存,只适用于憧憬未来。而教育永远是社会良知的缩影,社会才是漂洗人心的染缸,舆论导向必然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金钱至上理念的风行必将扯起享乐主义的船帆,让人们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到富翁新贵的身上,即使是他们背上的脓疮也会激起许多人心底艳羡的涟漪。
教师无罪,罪在奢靡之风吹出的虚荣与奸诈,当古人在大力倡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今人已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只不过“躬行”的是攫金夺银之道,“绝知”的是勾心斗角之功,并用纸上所学覆面,装出一副饱学脸孔。假如让王阳明来写《尾巴》,不知他将如何构思故事情节,也许“圣人”会弃笔大呼道:老夫老矣,焉知后世绝学!
2019.11.3
石岩磊/知行“不”一 石岩磊/知行“不”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