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阿姆斯特丹

作者: 烟雨醉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00:50 被阅读119次

    (作者:李龑 - 2005年11月12日书于德国波鸿)


    来了这么长时间,第一次出国。不是从东方飞到西方,不是从祖国到异乡,而是仅仅跨了个边界,从德国去了荷兰。

    没有查护照,没有办手续,就这样从一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虽然都是异乡,但还是感到了心理的变化,感觉到了点不同。

    而不同仅在于路边的风车似乎多了起来,带着荷兰的味道。


    印象荷兰:

    风车、奶牛、草地和蜜蜂

    公路边有成片的大草地,青青翠翠的颜色,上面有花色的奶牛休闲的甩着尾巴。草地边,尖顶土红色的小屋一排,搁置在树林与草地的分界。而这些似乎都已不是德国式的,不同于以前看到的画面,荷兰的味道似乎已经弥散开来。

    对于荷兰,印象是他的风车、奶牛、草地和蜜蜂。

    风车,是在童话里读过;

    奶牛,是因为小时候吃过的奶粉;

    草地,是因为知道国内很多足球场上的草坪,是从荷兰进口;

    蜜蜂,是因为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里的蜜蜂,都是从荷兰空运。


    阿姆斯特丹:

    水,很多水,就是水城

    目的地是阿姆斯特丹,只知道是一个港口,是国际的中转站,每天会产生很多贸易。

    知道是港口,自然就有水,但不想她就是一个水城,有这么多水,纵横交错。

    水将城市分成大小不同的块,从地图上看,就像是一片片的水田,只不过水田上不是水稻,而是各式房屋和街道。

    有水就有桥,阿姆斯特丹有很多小桥。大多是拱形的桥洞,红砖砌成的桥身,金属制成的栏杆和扶手。

    乘船沿着阿姆斯特丹的水在纵横交错的水域里绕了一圈,经常穿桥钻洞。耳边是船内扬声器里对沿途两边建筑和景致的介绍,荷兰语,法语,德语,英语,尽量照顾到最广泛的游客,等到四种语言通通介绍一遍之后,船已经离开了这个名胜,快到了下一个古迹。

    两边的建筑大多是17,18世纪的遗留,不知是经过修葺,还是清洁的海风,使这些几百年的建筑看不出时间的烙痕。

    建筑物大多是尖顶,红色或者黄色的墙面,白色的窗户。荷兰同德国北方有一点很相似,就是窗户比较窄长,但一间房屋可能就有两到三扇窗户,排列的很紧密。

    街两边的建筑都是四五层的高度,很整齐的排成一排,紧挨着,没有间隙,所以窗户也是一样的高度,也是均匀的排布,有时甚至分不清是哪一边的。一段区域的建筑是一种颜色,近似的一种风格,整体和谐的美感就自然体现出来。

    屋顶上,门廊上,窗户边,都有很多精致的雕刻,人兽神怪各不相同,都源自神话或者一定的典故,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沉淀也就含蓄的展示出来。


    阿姆斯特丹:

    自行车,带灯的老式自行车

    阿姆斯特丹的街道有大有小,大街道街中央如果没有小河,那就是嵌在柏油路面里的铁轨,和德国的一样。城市有轨电车和她的水域一样,四通八达。

    街道两边,隔开人行通道和机动车道的是红砖铺成的两米宽左右的小道,这是自行车专用通道。

    阿姆斯特丹的城市景观不仅是她停泊在岸边的小船,路边停满的小汽车,还有她的自行车,这里自行车的数量甚至可以与她的汽车数量相比拟。自行车都锁在栏杆上,就仿佛提醒东南西北的游客,注意你们的包包。

    这里的自行车和中国的相比,样式更陈旧,似乎比老式28款,更高大、结实和厚重。自行车前面都有一个车灯,据同行者介绍,灯是靠运动发电,同链条相连,只有自行车在运动中,灯才会亮。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女士,骑着高高大大的老式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画面异常有趣。


    阿姆斯特丹:

    英法德、黑白黄,这里就是全世界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国际都市,各种肤色的人,各种不同的语言,在这里交汇。

    人们不会为你是东方或者西方面孔而惊奇,也不会为你说各种不同的语言而歧视,因为这些对阿姆斯特丹人,是司空见惯的事。

    阿姆斯特丹有个唐人街,两边都是中国人开的饭馆和茶楼,中国的文字,中国的建筑,亲切而又陌生。亲切的是它的菜名,陌生的是它的价格,比国内都要高出好多倍。还有很多中国人开的超市,散落在阿姆斯特丹的各个角落,不过不叫超市,而是叫中国杂货行。

    中华文化已经植根于阿姆斯特丹,影响着阿姆斯特丹人的饮食习惯和日常生活。

    暮色渐起,万家灯火,黑夜中的阿姆斯特丹格外漂亮和神秘,暮色中,告别了神秘的阿姆斯特丹,驱车回德国,对繁忙的阿姆斯特丹来说,只留下了片刻的停留与气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一样的阿姆斯特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uu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