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目标,强化“我想要”的力量坚持百天写作,第15天
锁定目标,强化“我想要”的力量
“我想要”是坚持的开始。生活中,我们往往遇到一个情况然后做出一个相应反应,比如在减脂期,看到烤肉啤酒、奶油蛋糕,有的人会选择“我不要”,有的人可能会选择“我要吃”。选择就体现的是当时反应。无奈的是,我们人类在反应“我要做”和“我不要”时受环境影响非常大,比如我们一个普通人在草原上偶遇雄狮,应激反应是恐惧然后撒腿就跑,而狩猎人相比我们,他们看到雄狮的应激反应,是兴奋,是冷静判断狩猎方式。为什么在遭遇同样的环境情况,狩猎人和普通人的应激反应却不一样呢?原因是狩猎人受过专业训练,而普通人没有。不同的应激反应,得到不同的结果。很多在坚持的路上最终遭受失败的人,就是屡屡做出了有反目标的应激反应,而最终自己放弃了坚持的。但就像狩猎人一样,应激反应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塑造的,而这种训练就是通过不断的强化“我想要”,使得我们在遇到情况时,可以做出与目标同向的“我要做”或“我不要”的应激反应。
把“我想要”放在第一位
苏贝早上5点半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坐在厨房的餐桌旁,看工作邮件。他会花上45分钟时间,边喝咖啡边回复邮件,确定自己这一天首先要做的事,之后,他花一个小时去公司,再花十个小时上班。他是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大客户经理,他的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很多冲突需要他去协调,他自己需要时刻保持镇静,而且他还要到处去“救火”,到了下午6点,他已经精疲力尽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不得不加班或是和同学、同事出去吃饭喝酒。苏贝想创立自己的咨询公司,并在资金和专业知识方面做着准备,但他在很多个晚上都疲惫不堪,没有办法筹划自己的事业,他感觉自己被困在现有的职业里。对此,他尝试调整,他分析了自己的时间安排,认为一天中唯一可以专注自己事业的时候就是在上班之前,他开始用起床后的1个小时筹划自己的公司,而不做其他事情。苏贝的决定是明智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我想要”做的事时,就把它当作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放在你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比如早上。这样的安排,在应激反应时可以做出支持“我想要”实现的行为反应。
认清“我想要”,而不只是“我做了”
35岁的谢莉莉是一名理财咨询师,她八个月后就要结婚了,她想在婚礼前减掉15公斤,所以她每周健身三次,问题在于,她知道爬台阶每分钟能消耗多少卡路里,燃烧卡路里的时候,她就会不自觉的想到自己有权吃多少食物。虽然她也计划减少卡路里的摄入,但她总觉得在健身的日子里,可以稍微多吃一点。如果她多运动了五分钟,她就会吃一个冰淇淋,或晚餐时多喝一杯红酒。锻炼成了她放纵的许可证,因此她的体重最终变了3公斤,但不是减少,而是增加。当谢莉莉觉得锻炼就能多吃的时候,她就在破坏自己减肥的目标了。为了从这个许可的陷阱里走出来,谢莉莉需要将锻炼看作完成目标的必要手段,而更健康的饮食是另一个独立手段,即使一个取得成功,他也不能对另一个放松要求。
不要把支持“我想要”实现的行为误认为就是“我想要”。要把目标和所有可以影响目标实现的行为统一起来应对,不是说我们做了一件和我们目标一致的事,就可以松口气了。
给“我想要”挂上一连串的“小奖励”
读大学的时候,在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天天自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当时,为了让自己安心学习不分心,我给自己的奖励机制是白天投入自习一直到晚上9点,9点后允许自己看剧1小时再洗漱睡觉。所以白天的时候想到晚上可以看剧,自习起来也不会那么痛苦难熬了。再如,今年为了减肥,我按每10天一个减重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自己一个跑步装备,诸如跑鞋、速干短裤、导汗带、蓝牙耳机、臂包、腰包、心率带等等。这些小奖品,“刺激”着我用了100天时间跑步减下了25公斤。用“小奖励”来装饰“我想要”,会让我们一定程度忽略“我想要”存在的实现难度,而转为期待获得这些“奖励”,这样的奖励机制会让我们能更加主动行动起来,在关键时候的应激反应也将会与我们想要的方向保持一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