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离开故乡湘西后,很少再回,但是他的作品却时时怀念湘西的景和人。他的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赞美湘西温馨和纯真美好,一类在讽刺都市生活的奢靡腐化,《腊八粥》属于前者,是一篇小说,因此教学中要关注环境、情节、人物。在本单元承载的作用是:分清详略,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进行详细描写的方法。
既然是一篇小说,首先要理清情节,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层次。本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等粥,一是喝粥,“等粥”部分写的详细,又从四个方面具体写: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小说发生的地点很简单:湘西普通农家的厨房里。或者是因为有过在农村生活的经验,读完文章后,我脑子里出现的是一片昏黄发暗的灯光,这片光让我的心感觉到宁静而温暖,我把文章反复咀嚼,可惜找不到任何支撑我想法的句子。虽然找不到,但我相信自己所感觉到的,也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他不是在怀念着腊八粥,而是在怀念着家乡的人,母亲暖暖的怀抱。
那就要从别的环境描写入手——四次写到腊八粥在锅里的状态。比如这句:“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叹气”生动的写出了粥在锅里发出的声音。作者连续写四次“叹气”,不仅写出了腊八粥成熟的过程,也在详细描写八儿等粥的焦急心理——小说中环境的描写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除此之外呢?还应该看到向上飘浮的热气,下一句是这样描写的“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接着要想到锅中散发出来的香味,以及锅下窜腾着的红红的灶火。在这间小小的厨房里有香香的腊八粥的气味、蒸气笼罩着下潮湿的氤氲、灶火给予的温暖、妈妈被灶火熏的通红发亮的脸……这样串联起来,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这间小厨房里带给作者的回忆,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中心——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
回到本单元语文要素:如何把重点写详细。这节课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作者如何详细写等粥的过程?首先是借助了环境的描写,其次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尤为突出的是八儿在分粥这个情节中的语言“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连灶台都够不到的八儿,小小的心思都藏在这三碗里,童趣十足的语言,妙趣横生,八儿迫不及待喝粥的形象跃然纸上。
接着是心理描写,集中在“猜粥”环节,八儿看不到粥,只能靠想象,这一环节不仅刻画人物形象,同时也在为下文看粥做铺垫——八儿看到粥时的惊讶“一切都如自己想的一样”。当然还有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对妈妈的侧面描写。经过这样多角度的详细描写,将读者引入美好的腊八风俗中,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
喝粥写的很简单,三言两语简单质朴的语言,却将憨态可掬的八儿、一家人的美满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