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良早期共产党人韩源波

作者: 乡土中原 | 来源:发表于2023-01-08 00:05 被阅读0次
    本文参与简村夜话·吾乡主题征文活动

    韩源波是河南早期的共产党员。

    他曾任河南青年学社负责人,共青团首届开封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委员,是河南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人。1925年11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后转入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回国后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

    1930年8月调往东北,和陈潭秋、张浩等5人一起组成满洲总行动委员会,韩源波任满洲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1931年1月,在领导博克图兵变时,不幸被捕,壮烈牺牲。

    01

    韩源波,名绍湘,字源波,化名叫小林、王文成,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泌阳县饶良镇(今社旗县)。父亲韩运章,字自步,是河南省文化界名人,清朝未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户部员外郎,直隶大名道道尹。民国建立后,又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分任过河南省、陜西省、安徽省署总参议兼秘书长,监察院秘书、河南省通志馆长、育才馆长。他晚年潜心著书修志。韩运章有妻室两房,子女8人,韩源波居长。

    其生母高氏,一直持家。韩源波孩提时,在家乡饶良,后随父迁入北京,始入小学。1917年全家返回河南,不久他入开封省立一师附属高小读书。1920年暑假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一师范旧制班。

    韩源波出身于官宦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读书,寡言少语,但勤于思考。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古城开封改变过去的旧面貌和守旧的习惯,高小读书的韩源波就跟随声援“五四”运动,和省立一师的师生上街游行,思想日益开阔。

    特别是1923年,他接触团中央派遣到开封、在一师任英语教员的冯品毅,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书刊,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韩源波召集一部分学生到家看收藏的《向导》《先驱》等进步刊物,组织小团体。读进步书刊的事,被父亲察觉,他曾受到训斥。但他继续参加工人学生的进步活动,并很快成为开封学生运动的骨干和领导人。

    1924年春,在冯品毅、嵇文甫等老师的指导下,韩源波与裴光、一年级学生刘英等发起组织河南青年学社,这是在军阀统治下开封较早的青年组织。

    由于河南督办胡景翼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十分仰慕共产党的政策,就邀请李大钊到开封会谈。于是开封青年活动发展很快,一师、中州大学公开挂出青年学社牌子。

    韩源波以他高度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党革命主张的支持,加入到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经冯品毅介绍转为正式党员,献身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02

    1925年3月,由陈独秀派遣从上海到开封活动的马文彦任青年团支部书记。韩源波积极参加团组织各项活动,邀请共产党员罗思危到省立第一师范演讲《学生与革命》,使团的活动日趋活跃。

    “五卅”惨案发生后,6月6日,开封35所学校师生1万2千人,手执白旗,齐聚体育场,高呼“勿忘国耻”,“打倒英日帝国主义”等口号。

    韩源波领导省立一师党、团员和进步师生积极参加,以第一师范的名义发表宣言,呼吁“英日政府向我国民谢罪,抚恤死伤者,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韩源波等人组织新剧团,排演话剧“五卅惨案”。时值端午节,开封全市各界10万人集会公共体育场,并冒着烈日,再次上街游行。

    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下,开封党、团组织得到进一步的发展。7月8日,首届开封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同时代行豫陕区职责,领导郑州、洛阳等6个支部和开封本地5个支部、3个小组的活动。执委会由5名委员组成,韩源波任组织委员的要职。

    韩源波在从事革命中,更多的是通过青年学社开展工作的。“五卅”运动中,青年学社创办了自己的刊物《雷火》。该刊大小版面、和当时的《中国青年》差不多。刊物取名“雷火”,意思是声如响雷,打破社会上的沉寂和旧社会的恶习,其势如烈火,以烧掉社会上的旧东西,点起革命的火焰。

    1925年7月,李大钊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到达开封,做河南督办岳维峻的工作。韩源波联络进步青年,共同邀请李大钊给青年学生做了《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的演讲。学生马霖认真做了笔记,在《雷火》刊物第8期全文刊载。

    韩源波领导下的青年学社,开展工作活跃,为了筹集活动经费,各校分社都排演了新剧。

    如中州大学附中剧团排演出的《可怜闺里月》系反对军阀战争,《山河泪》内容是朝鲜亡国后,安重根行刺日本伊藤搏文的故事。话剧宣传了革命的思想,也获得了一些经济收入。7月苏联飞机6架飞抵开封友好访问,青年学社赠送意为“十月革命的火花飞中州”的锦旗。

    韩源波领导的学社在斗争中日益发展壮大。在省城一师、女师、工专等7个学校建有分社,形成最大的社团,社员拥有200余人。后来多成为我党分散各地的骨干力量(如袁宝华、姚敬宇、李诚甫等),韩源波做出了重要贡献。

    韩源波为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付出过大量心血。由于他父亲在河南、陕西的政治地位和影响,他跨党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开封市党部成立,他即担任执行委员。又利用父亲在陕西公署的影响,在开封驻陕籍国民二军中发展关系。参加革命接头工作,都是在国民党市党部进行的。如领受读物,宣传入社等。随后他又参加了河南省国民促进会。

    1925年夏秋之际,河南国共合作局面、也面临严重危机,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右派等右翼势力,同韩源波等共产党、共青团、国民党左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开封一师几派经常挑起争端、纠纷,有一次国家主义派和青年学社成员发生争端,韩源波、刘英等人找到学校教训育主任,教训育主任不敢公断事非,就说:“你们不要胡闹。”韩、刘等质问后,训育主任又连忙改口说:“我是说你们不要互闹。”

    新学年即将开始,因开封各校学生参加“五卅”运动,沒有参加期终考试,学校国家主义派教职员乘机以补考为名刁难进步学生。韩源波和市学联主席等一起,公开揭露补考的实质,还请了正在开封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理论家肖楚女到省立一师演讲。虽经努力,但干预补考的斗争未达目的。

    1925年10月7日,苏联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时任中共中央特派员的王若飞和于树德商量,河南选派确定了韩源波、裴光等共产党、共青团员为主体的赴苏联留学名单。

    同年10月,韩源波告别了他们生活和战斗过的河南家乡,奔赴上海。由于他在青年运动中的贡献,受到国民党右派的攻击,他们盗用国民党河南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取消共产党训令案称:“开封市执行委员会冯品毅、韩源波及江潜、李立三、唐际盛,皆属共产党人,应取消本党党籍。”但这时韩源波已经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开始了新的生活。

    03

    1925年10月下旬,韩源波与省立第一师范同学裴光、中州大学附中学生杨放之、屠庆祺、强玲华,开封二中学生刘国章等九人,乘火车到达上海,此时全国各地选派赴苏联中山大学的学员陆续抵沪。

    10月底,韩源波等河南学员与张闻天、乌兰夫、伍修权等100余人,登上了赴苏联海参崴的一艘煤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中国青年首次愉快地参加了由苏联船长主持的十月革命8周年纪念会。演讲,跳舞,唱《国际歌》,气氛十分活跃,一向不大爱讲话的韩源波,也内心喜悦和激动,第一次欢度这个难忘的革命节日。

    韩源波一行,到海参崴,转乘火车,穿西伯利亚,于11月底,抵达莫斯科。入中山大学后,经过分组,编班。学校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联共党史、西方革命运动史、东方革命运动史和俄语等。

    据杨放之回忆,韩源波在校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平时言语不多,但遇事冷静,考虑问题仔细认真,因而在同学中很有威信。中山大学本来就是统一战线性质的,在多次反宗派活动中,韩源波都坚定站在中共代表团的正确立场上。

    经组织决定,有的学员留在中山大学,以适应国内武装斗争的需要,韩源波则转入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这里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好,学员全著军装。韩源波在努力学习军事的同时,对如何做好军队政治工作也十分关心,对部队实行一长制等问题,韩源波认为,对此应在实践中研究解决。

    1929年7月,中东路事件发生后,根据国内党组织的决定,要派几个同志回国,到东北组织军委工作。韩源波奉命回国,辗转抵达上海,被分配到中央军委工作,后又被派至东北,恢复和重建满洲军委。

    04

    1930年4月,在李立三“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下,满洲省委遭到大破坏,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韩源波到达东北。

    8月中旬,韩源波抵达沈阳,以陈潭秋为首的满洲总行委5人主席团组成,韩源波任主席团成员兼军委书记,满洲军委原有秘书赵唯刚代管,通过关系派共产党员刘伯刚在讲武堂开展军官、士兵的工作。

    他们向韩源波汇报了东北军中的士兵工作,移交了卢透云等党员的关系,韩源波认真询问每个人的特征及详细情况。对平时如何秘密联络的技术问题,他也十分重视。

    韩源波到博克图、富拉尔基等士兵比较活跃的驻地,接触党团员和士兵,开展工作。这时满洲总行委仍在执行“左倾”路线,驻军15旅38团运动负责人,即向军委报告,该团甚好工作,并规定百日后可暴动。

    9月24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停止了李立三等组织全国总起义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

    10月24日,韩源波出席了满洲总行委主席团会议,传达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撤消满洲总行委,恢复中共满洲省委。中共满洲省委召开扩大会议,检查自立三路线来,“左倾”过高估计满洲形势为武装暴动的前夜,忽视满洲与南方各省的区别,和满洲自身发展不平衡等错误。并选举产生满洲省委,韩源波当选为省委常委,仍任军委书记。

    正当省委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给满洲造成影响的时候,省委书记陈潭秋等人在哈尔滨巡视工作时被捕。省委得知消息,决定由何成湘、韩源波、赵毅敏三人组成临时常委,领导东北工作,韩源波仍任军委书记。

    肃清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需要一个过程,满洲省委在连续遭到破坏的严峻时刻,执行了中央决议,一方面,军委原在沈阳开办的军事训练班,招来的多名工人党员受训,为贯彻六届三中会决议,停办了军事训练班,让工人党员返回原单位。

    另一方面,他再次去博克图传达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停止武装暴动的计划。经过长途跋涉到博克图,负有停止暴动的任务,但到博克图后得知情况突变,当地驻军地下党组织己部署了兵变计划,欲罢不能,兵暴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提前发动起义,损失可以少一点,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提前兵暴。

    1月4日下午秘密会议上,韩源波为38团40余人做了兵变动员,要求兵变后即刻占领博克图车站和齐齐哈尔,然后四出游行演讲,借以扩大影响。

    这天晚上,驻军团委10余名负责人在旅馆开会,会场被敌人包围,与会者全部被捕。所有参加官兵立刻逃出,来不及通知韩源波。

    他藏身在街外庞永胜家等待机会,庞被捕后供出了他,韩源波被捕后,38团团长唐景谦亲自审讯他。韩威武不屈,昂然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种种酷刑慷慨激昂地表示,为打倒军阀,建立新中国,死而无憾!

    他承认兵变是他组织,兵变后占领博克图车站,然后出去游行扩大影响,但又表示,一切决不籍俄人势力!他以防被当局据为口实,加以叛国罪名。总之韩源波不但没有供出省委和其他组织的机密,而且为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想的十分周全,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1月10日,韩源波与卢透云、李庚辰、高万九、李广海等5人,被枪杀于博克图西沟。韩源波是为纠正“左倾”错误路线而牺牲的。

    05

    博克图兵变发生后,哈尔滨《国际协报》、沈阳《东三省民报》、北平《晨报》等新闻媒体都作了报道,2月10日,张学良在沈阳接见日本记者时针对王文成(韩源波)等被杀事件表示,应区别对待共产党中研究学说者与武装暴动者,这透出对韩源波被杀的遗憾。

    由于韩源波牺牲的消息迟滞,1931年1月14日,中央军委还致函满洲军委,决定调韩源波到军委工作,但此时他已壮烈牺牲。

    中共满洲省委,通过考证和分析,把韩源波在这一事件中的英明、勇敢的所作所为做了总结,这才大白于天下:

    一、韩源波此举以攻为守,以暴动来掩护撤退,以其减少革命损失,保存军队中党的骨干。他到博克图时已经无法制止暴动,如迟疑犹豫就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二、韩源波被捕后,将暴动的责任完全揽在自己身上,宁愿牺牲个人,全力掩护同志。

    三、韩源波顾全大局,充分考虑到党的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当时正是中东路事件以后,张学良损兵折将,日本乘机在东北铁路交涉问题上对张学良猛加压力,挑拨中苏关系。而韩源波在刑讯中矢口否认和苏俄有联系,使日本人无法找到制造中苏矛盾的口实。

    四、博克图兵变虽然是以失败而告终,但纠正“左倾”冒险错误的成果是显著的。除了几位领导人被捕和韩源波牺牲外,军队和地方的党组织多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海满地区和东北军15旅党员、共青团员没有受到更大的暴露和破坏,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救亡运动保留了抗日领导骨干。

    这一切都使我们看到了这位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韩源波短暂的一生,折射出伟大的光辉,他的胞弟韩绍周在《学界闻人韩自步生平》文中写道:“先兄绍湘,早年赴苏,音信久隔,茫茫天路,游子何处,先君每一念及,辄然泣下!”他的父亲韩运章曾经写出“至苦两件事,生离与死别!”想念他。他二十岁担任首届团开封地委负责人,发展的共产党人,后散于各地从事革命工作,他宁死不屈,保护东北党组织,为以后东北抗日运动保留了骨干力量。

    韩源波烈士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重于泰山。他与青山同在,与大地共存。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他是社旗走出来的我党早期的革命家,是家乡人永远的骄傲!(韩芳根据党史资料搜集整理,特约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尧良早期共产党人韩源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sk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