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释义
奔踶(bēn dì):指马乘时即奔跑,立时则踢人。
泛驾:不服人驾驭。马有逸气而不循轨辙。泛,通“覆”。后常用“泛驾之马”比喻很有才能而不循旧规的人,也形容敢于创新的人。
跅弛(tuò chí):放荡不循规矩。
感受
这一篇出自《全汉书》,是汉武帝刘彻的求贤诏,也是西汉举茂才制度的开始。先看看白话文翻译:
凡是不寻常的大事业,必定要等待非同一般的人,因此有的马飞速奔驰可是能达千里,有的有才能的人背负世俗的负累却能立下功劳。难于驾驭的马,放任不羁的人才,只是在于如何驾驭而已。朕下令州郡,查访官民中具有杰出优异的才能,可以位及文武重臣臣并且能让江山稳固的人。
欲兴业,先选人。小到一个公司,大至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大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几十年的积累,国力逐步强盛,慢慢需要向外扩张。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的需求就发生了变化,与前面两个朝代的人才政策自然也不相同。从这个诏书中,可以看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对贤才的渴求。
虽然时移世易,但是古今中外对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变。《天下无贼》中,借葛优之口说出了一句真理: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历史上,各个朝代为了招揽人才,可谓煞费苦心。汉朝有举孝廉,主要以推荐为主;魏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主要为了打破门阀士族的界限;隋唐以后就是科举制,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对科举考试很自得,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国外也一样,米国为什么发展那么快?据说,二战德国战败后,苏联主要是抢装备,而美国人则是抢人才。实际上,苏联也在人才方面投入不少,针对米国的“回形针”计划,苏联进行了“奥萨瓦根行动”,招募了2000多名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并将相关的设备全部运往苏联,甚至直接动用了92列火车来运送这些德国专家和他们的家人(大约1万多人),包括他们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并承诺他们将获得和苏联工作人员一样的待遇。
其实,人才靠抢是抢不来的。看看曹操抢到身边的徐庶就知道了,人才即使抢到身边,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要想让人才为己所用,领导要有胸襟气度,如汉武帝在这个求贤诏中所说,能容下人才的“跅弛”。领导看人才不顺眼,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用人所长。
有了容人的雅量,还要营造育人的氛围,让人才感到安全、自由,给他们尽情绽放的空间。还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不能让他们背着沉重的包袱奔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