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东山镇,融情碧螺春

作者: 渣人自扰 | 来源:发表于2018-04-15 16:56 被阅读339次

          也许,茶具有神奇的魔力,把来自五湖四海的爱茶之人结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次偶然,来到东山,驻足数十日,与碧螺春结缘,与严介龙大师结缘,与御封茶厂结缘。


    泡一杯碧螺,饮一抹春色

    洞庭碧螺春

          先介绍一下洞庭碧螺春: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茶中珍品。碧螺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高品质的碧螺春,一斤干茶有6-7万的芽头。炒成后干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满披白毫,色泽银绿,翠碧诱人。由于鲜叶采摘于茶、果间作的茶树,洞庭碧螺春独具茶香果味,在民间得名“吓煞人香”,后康熙赐其雅名曰“碧螺春”。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东山,便是我此行的落脚点。

          之前对于洞庭碧螺春的印象,只是停留在“久仰大名但不甚了解”的地步。因为品饮次数太少,其品质也实在欠佳,难免有种“不近人情”的感觉,好茶难得呀,总觉得这个茶少了那么点烟火气。这次的近距离接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款茶。

          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 便是制作碧螺春的全部步骤。看似简单的四步,真正的操作起来,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不易。首先是鲜叶,严大师对特一级碧螺春要求是全芽头,因此对采摘下来的鲜叶还要进行一次挑拣。这是一个重复且枯燥的工作,特别考验人的耐心。我自己去挑选了一个上午,才真切感受到单单是在鲜叶方面,一杯碧螺春所需要付出的心力。一杯好茶,真的来之不易。

    挑拣鲜叶

          几十名工人早晨八点就开始挑拣鲜叶,到下午一点左右才积累够可以开始炒茶的量。请教拣茶叶的阿姨,像她们那样的熟练工,一天也不过能拣3斤左右的鲜叶。对于原料的严格把控,是洞庭碧螺春高品质最根本的保证。

          鲜叶挑选完以后就进入炒制阶段。

    杀青

          杀青是炒制的第一道工序,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此时锅温最高(300℃左右),鲜叶体积最大。需要双手不停翻动和抛抖。如果稍有不慎没有把整锅茶叶都翻动起来,与锅底长时间接触的茶叶就会出现焦边和爆点。这样一来,会影响茶叶的外观和口感,整锅茶叶就相当于报废掉了。

          作为炒制第一道工序,对我来说也是第一个拦路虎。首先要克服对于高温的恐惧,要能够下得去手。在杀青刚开始的时候,茶叶水分含量还很高,散发出的蒸汽会特别烫。其次是手法,要把整锅茶叶都翻动起来。经过在师傅的指导和旁边的观察,总结出了动作的要点:右手轻轻握住茶叶画圆使茶叶滚动起来,左手做铲子状接住滚动的茶叶,然后右手顺势抓住茶叶举起抖散。这一套动作需要一气呵成,而且要不断重复,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我即使戴着手套,杀青杀下来,整个手掌都会被烫的通红,有肿胀感。

          做茶讲究“看茶做茶”,在于炒茶人对于茶叶状态的把握。当鲜叶失去足够水分,颜色变得更绿,条索变得柔软有韧性以后,杀青结束,降低锅温,就进入揉捻的环节。

    揉捻

          揉捻是做出茶叶条索的关键步骤,同时适当破坏了叶组织、物质转变。茶条卷紧以后,缩小了体积,颜色更加翠绿,也为后面的搓团提毫打好基础。

          揉捻压力应掌握“轻、重、轻”,因为在最初的时候,茶叶还比较脆弱,茶汁还未曾破,没被揉捻出来,所以轻揉。到中间时,茶汁出来,茶叶比较湿润,所以可以加重揉捻力度。最后茶叶基本成形,防止揉碎条形,要尽量轻揉。在揉捻过程中,也要揉和抖结合起来,基本上是揉成团以后,就抖散开,然后再重复。这样在做条索的同时也让茶叶充分失水。

          对于我来说,揉捻是最耗费体力的步骤,每次揉捻都会汗流浃背。一是因为确实需要用力去揉,二是因为摘掉手套以后更能切身感受到茶叶的温度,烫到把汗水从体内逼出来。所以,做茶不仅是个技术活,同时也是一个体力活。

          当茶叶失水到边缘略有刺手感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搓团提毫了。

    搓团提毫

          搓团提毫是洞庭碧螺春最具代表性的加工步骤。也是碧螺春做型最关键的步骤,之前的揉捻已经把条索揉紧细,搓团提毫就是把茶叶条索做成螺旋状,使其茶毫显露并进一步失水干燥。

          整个搓团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茶叶水分和锅温的掌控。这个时候茶叶有刺手感,是因为茶叶边缘失水,但是内部依然存在较多水分,就不能够通过抛洒来使茶叶脱水,而是把茶叶成团翻转,使之升温,让水分重新分配。在水分分配均匀以后,茶叶会变得相对柔软不容易断碎,这个时候才能开始搓团。搓团需要右手抓住一小团茶叶,放到左手手心,两手交叠,轻压旋转,让茶叶在手心旋转起来,如此旋转3-5下扔回锅中,再抓取下一团,直到整锅茶叶都团到。如此循环。对于火候的控制也很重要,在搓团的最后环节,需要加一把火,在温度较高的时候轻轻团上几把,就会很神奇的发现,茶叶突然变得满披白毫,整锅好像下了一场大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搓团的过程中,抓取的小茶团还是很烫的,尤其是用手心揉搓,茶叶的温度直接接触到手上最嫩的皮肤。我刚开始做这一步的时候,手心非常容易被烫到,就立马把茶叶扔进锅里,结果是手也被烫了,茶叶也没团好。吸收了这个教训,忍住最烫手的时候多团两下,就能很好的使茶叶成型。我觉得所有的做茶人,都是铁汉柔情,既用双手对抗铁锅与烈火,又用双手留那住一抹饱含着春意的茶叶。

    干燥

          最后的干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茶叶成型以后,因为此时茶叶已经容易碎,所以用手轻轻翻动,持续加热失水,直到茶叶含水量降到6%以下,即用手碾茶会成碎末。

    完成!

          时至此时,一锅碧螺春就出锅了。整个炒制过程历时40-45分钟。

    冲泡自己炒制的碧螺春

          冲泡碧螺春一般用上投法,用70℃以下的热水,即手触摸杯子不会缩手回来。投入茶叶以后,会看到茶叶从水面逐渐沉入杯底,再从杯底升起,最后再落入杯底的过程,优雅美观,赏心悦目。其茶汤嫩绿鲜亮,香气嫩香清鲜,滋味清鲜甘醇,回甘持久,叶底幼嫩多芽,嫩绿鲜活。

          我始终相信,一杯好茶是有灵魂的。我们喝的不只是这款茶的口感滋味香气,更要感受这款茶的灵魂:它的产地,它背后的故事,它的文化以及加工过程中所有人付出的心力。这些,才是真正喝茶带来的精神裨益。

    东山镇

    匠人,坚守,传承

          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师从碧螺春非遗传承人严介龙大师,学到很多做人做事做茶的道理。还有就是了认识严大师一家,拣茶叶烧火的阿姨和炒茶的师傅们。一切和茶有关的人真的都超级Nice~

    严介龙大师

        第一次见到严大师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大师的笑容更是如同太湖上的春风那样和煦,有一种没来由的亲近感。为我们介绍和品饮碧螺春,带领我和父亲参观御封茶厂。知晓我的来意是拜师学艺之后,大师并未一口答应下来,而是让我先在厂里帮帮忙试一试。

          后来师父和我聊天的时候告诉我:“现在有太多人想要找我拜师,但是有些人并不是真正沉得下心想要学习这一门技艺,所以不想收徒弟,后来看你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喜欢茶,就乐意教你了。”还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刻“你这个年纪正是积累的时候,从现在起两年你都不要想着用这个来挣钱,等你积累到足够的水平,自然就会走出一番天地。”严大师就像是洞庭碧螺春的卫道者,坚守着这个行业的纯粹,维护着碧螺春的传承。

    师傅教我如何挑拣鲜叶 手把手教学 我的第一锅碧螺春

          严大师告诉我,他从16岁起就开始进茶厂炒茶,那个时候的工钱是5毛钱一天,一个月才15块,刚开始炒的时候,也是做的不好,能做到现在这样,也是年复一年积累出来的。确实啊,能够在一个行业里面扎根并深耕几十年,怎么能不成为行业的大师。何为工匠精神,这就是工匠精神。

    果木烧火的制茶土灶

          师父从业38年,传承祖辈的技艺,发扬碧螺春茶古法的全手工炒制工艺,挖掘失传的制茶土灶,炒制的碧螺春屡获国家大奖。自费拍摄古法炒茶微电影,投放多家媒体,传播洞庭山碧螺春茶炒制技艺的精髓与奥秘。这,是一个匠人的传承。

    洞庭吴红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严师父还研制出小叶功夫红茶新品种“洞庭吴红”。用碧螺春的原料,加工成独具花果香味的红茶。解决了鲜叶过剩的问题,拓展了茶叶生产周期,丰富了当地茶叶种类, 促进了东山茶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这,是一个匠人的创新。

          在这短短的十天时间里,严师父待我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很是关心。记得第一天晚上我回住处的时候,师父站在茶厂门口,一直目送我走到宾馆门口才离开。这让独自身在异乡的我有了家的感觉,暖流涌动。从师父这里,我学到的不只是制茶技艺,更多的是对于行业的坚守和作为茶人的纯粹。

          师恩难忘。

    严师父(右)和斌哥(左)

          严介龙师父是传统茶人的典范,那么师父的儿子严斌就是新一代茶人的代表。斌哥主要负责茶叶的包装营销,利用新概念,做符合现代市场的包装,运营新媒体做宣传推广。第一次见到斌哥,我们两个就聊的很开心,各自都交流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而且我在东山的十来天,他就像大哥哥一样照顾我,每次看我在忙都让我去多休息。还带着我去参加了炒茶大赛,长了很多见识,斌哥也赢得了炒茶“大师”的称号。

          在内心里面,把斌哥当做我要看齐的榜样。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处理生意,都面面俱到,从容稔熟。既扎根于传统的加工,又在新时代的市场中创新发展。这都是需要我去努力学习的。

          师父的家人们都待我特别好,让我有家的感觉。师母每天都会喊我按时吃饭,让我早点休息。嫂子经常会给我零食饮料和水果。还有严庆雯小朋友,每天都找我玩游戏,给我带来很多很多的欢声笑语。真的特别特别感谢你们~

    全家福 可爱的严庆雯小朋友

          除了严介龙师父一家,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厂里面的阿姨和炒茶师傅们了。厂里面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对于手上茶叶的负责。每个人都做好自己需要做的那一份工作,从挑拣烧火到炒茶出锅,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加工出符合标准的碧螺春。其实,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可能脱离于理论之外的细枝末节的东西。正是这样的点滴的细节,才保证了御封碧螺春的品质,才让茶叶真的具有灵魂。

    我的师傅们~

          虽然只待了十来天的时间,但我们都留下了深厚的感情。在这里要感谢所有的工人师傅们,有你们才有绝佳品质的御封碧螺春,是你们留住了太湖湖畔的这一抹春色。还要特别感谢大光师傅,小光师傅,夏师傅还有烧火的阿姨们,谢谢你们对我炒茶技术的不断指导,我炒的茶才能够得到严大师的认可。明年我还会来!我还想再见到你们!

    此行十天,转眼即逝。

    此行十天,收获良多。

    此行十天,不虚此行!


          采茶时节忙啊~

          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们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进入了茶叶这个行业。朋友圈里面也已经被“绿色”刷屏,能够看到全国各地各种不同品类的茶叶,大开眼界。由衷的希望我们这一代,能够在前辈茶人们创造的优渥土壤中扎根,汲取营养,然后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厚积薄发,撑起一片天地。

          茶人当如此。


    最后,用一首原创打油诗作为此文收尾:

    洞庭东山春茶忙,

    御封碧螺满庭芳。

    精湛手法藏古韵,

    但闻双手染茶香。

    完。

                              张晨阳 于 2018.04.1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茶东山镇,融情碧螺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rc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