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封锁》是短篇小说,苏青称之为“近年来中国最佳之短篇小说”,胡兰成读到后产生了一见作者的冲动,间接促成了张爱玲和他的婚姻。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某种意义上也是特殊时期的爱情,和她小说《封锁》笔下的吴翠远和吕宗桢是多么地相似。
《封锁》讲了一个很特别的故事。描写一辆普通的电车在行进中遭逢封锁,电车上有一男一女,男的叫吕宗桢,女的叫吴翠远,他们在封锁期间的电车上认识了,开始是搭讪、聊天,然后产生了一点微妙的爱情,甚至开始狂野地想象他们的未来会怎样。当封锁解开的时候,吴翠远发现吕宗桢又坐回了他原来的位子,吴翠远猛然顿悟,“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一场似乎一见倾心的感情遭遇,已如春梦了无痕迹。
“电车”是城市人几乎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因而也就成了城市的显著标志。电车上的人临时组合成一个独立的世界,共向目标前进,而不久就要各奔前程。可是“封锁”使时间忽然停在链条的某处关节不再转动,临时性变成了一种假定的永恒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位由此开始。
我的朋友莹莹就遇到过这样一段感情。那天她加班忘了时间,完成工作时才惊觉太晚了,连忙收拾东西去地铁站,结果还是晚了一步,看着最后一班地铁开走的尾灯越走越远,气得她直跺脚。忽然听到后面有跑步声传来,转身一看,一个陌生男子正在跑过来,气喘吁吁地问:“最后一班地铁开走了?”空荡荡的地铁站,寒冬腊月的深夜,喘着气的一男一女,自然而然地交谈了起来。
车站外面有共享单车,莹莹建议骑单车回市区,男子回答正合其意,于是两个人一路骑行一路交谈,由此情愫暗生,分手时相互留了电话号码,加了微信,还轻轻地拥抱了一下。可是过了那晚,莹莹发现自己对他的生活和工作一无所知,面貌都很模糊,她搞不清自己当时怎么就心动了呢?假如那天他提出去开房间,她想自己不会拒绝。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后,他们没再联系,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心境让人产生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的维系也往往高度的依赖于特殊的环境和心境。一旦那种环境消失了,支撑她的力量也就消失了,这种感情也会随之萎缩。对这种感情,心理学上把它称之为境遇性爱情。
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爱情就是这样。这是一艘超豪华游轮的首航,航行开始,乘客在茫茫大海上,过着与世隔绝的封闭生活。女主人公露丝是社会名媛,生活非常优越,准备与门当户对的卡尔结婚,以解决家族衰败的现状。男主人公杰克是一名穷画家,船票是赌博赢到的,是那种带点野性,痞性、又谈吐风趣幽默的男人。在船上这个封闭的环境下,露丝和杰克相遇了,生活和教养的巨大反差,对他俩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杰克和露丝一见倾心。
大海中的游船,相当于一座孤岛,一个封锁的环境。船上的生活既新鲜又与世隔绝,可以让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假如这艘游轮,没有撞到冰山而沉,而是靠了岸,露丝和杰克返回以前的生活环境,阶层和财富的巨大差异,会拉开他们的距离,船上的爱情,还有他们的山盟海誓,也许就改写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让他们的爱情停格在了最美的时刻。
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特殊的环境,和男生结伴旅游,产生旅途爱情;和上司一同出差,产生一夜情;和心理咨询师一对一聊天,产生移情;男女演员在剧组产生感情纠葛,等等,在特殊的环境中,人会被爱情的假象所迷惑,以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不管不顾地投身进去。当走出这种环境,才发现不过是梦幻一场。
所以当你置身于一段感情的时候,必须要清醒地自问,对方的魅力是来自他本人,还是因为你和他处于特殊的境遇?你对他的这种沉迷,有多少是来自环境的影响。想办法让自己跳出这种环境,反思自己的内心。斯科特派克说:“爱的感觉也许是无限的,爱的火苗随时有可能在心头燃起,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是有限的,不能随意选择爱的对象。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