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早把一周的奶喝完了,哥哥还剩最后一瓶。恰巧哥哥喝奶时,是妹妹犯困的点儿。妹妹眼巴巴地站在哥哥面前。哥哥让妹妹喝了一口。但一口哪够啊,妹妹开始向哥哥要:哥哥分妹妹奶嘛。
哥哥坚定地说:我不同意。
妹妹看了妈妈一眼,有点尴尬地笑着说:哥哥说不同意。
但妹妹太想喝奶了,忍不住就跟在哥哥身后。哥哥像甩小尾巴似的躲开了,并钻到桌子底下。当哥哥想用椅子挡住自己时,妹妹也想跟着钻进去。哥哥拒绝地把妹妹往外推。
正在困头上的妹妹,被拒绝了一次的妹妹终于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哥哥分妹妹奶嘛……
妈妈抱起痛哭的妹妹,轻抚着她的背说:是的,被拒绝了,很难过。
但随着妹妹哭声地持续。哥哥却一副无动于衷,甚至加快速度把奶喝完。妈妈感到自己的情绪开始在涌动,也就是与孩子的情绪共生了。妈妈感到有些生气,因为她知道哥哥有权利拒绝,她不能强迫哥哥。可她多么想开口让哥哥再分一点奶给妹妹,好使妹妹不再那么伤心,因为那一刻妹妹的伤心让她好难过,哥哥的行为让她生气。
妈妈没有开口,但气郁结于胸。哭够的妹妹突然想到办法抚慰自己,她让妈妈帮忙盛一碗白米饭给她。哥哥一听也跟着要。
气被压着的妈妈突然找到了发泄口,语气生硬地拒绝了哥哥。被拒绝的哥哥有些尴尬,为了掩饰自己的难过想笑却露出了哭像。他跟在妈妈身边再次向妈妈开口。
妈妈缓和了语气,但依然说:我可以拒绝的。
哥哥突然生气地喊:为什么呀?
此时妈妈感到情绪缓和了些,意识到似乎有些不妥,但又收不回自己的话了,于是强词夺理地说:我也想让你体验一下被拒绝的感觉。
其实这种做法相当于惩罚,孩子感受到的也许只是妈妈爱妹妹、偏心妹妹。拒绝也许就变成了不被爱。但在情绪下的妈妈就像一个孩子,有着报复的心里。
所以当妈妈最后只端着一碗米饭出现时,妹妹开心地抱着自己的碗说:这是我的。
而哥哥拼命克制、忍耐,最后终于忍不住生气地向妈妈使出了他的拳头。妈妈退让着,理智开始恢复,跟哥哥说着:被拒绝了,很难受,妈妈爱你,只是想让你也体验一下被拒绝的感受。
哥哥突然停下拳头,拉住妈妈,让妈妈抱起他。他紧紧地抱住妈妈的脖子,带着哭腔说:妈妈再给我读那篇卡片的文章吧。
哥哥表现出来的自我照顾,让妈妈彻底清醒了。哥哥说的那一篇文章,是发表在爱和自由里陈路老师分享的《“我一哭就可以控制爸爸妈妈了!”》。里面分享了孩子被拒绝的事件。
妈妈赶紧把那篇文章找出来,席地而坐,哥哥就靠在妈妈身边。妈妈念起了文章,哥哥安静地听着。妹妹至始至终都在安静地吃着白米饭。
读着读着,妈妈变得清明了,哥哥的身体柔软了。文章结束,妈妈开始跟哥哥道歉,并向哥哥说明自己当时的情绪。
哥哥笑着说:我早就原谅你了!妈妈你再给我读一读这样的文章吧。
真的,文字有着疗愈的作用。一对相互对抗的母子,在一篇篇文章中,最后紧紧地拥抱着。
妈妈问:你能听得懂吗?
哥哥一脸认真地说:我能了解你读的那些文章。
妈妈感动地说:妈妈很想为你和妹妹提供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但有时妈妈也会被情绪控制,比如,看到你打妹妹时,我会很生气……
哥哥突然打断说:妈妈,其实我已经在努力调整了,早上妹妹没经过我同意就弄坏我的乐高时,我就没打她。妈妈,其实你也在努力调整,是吗?
吃完白米饭的妹妹,已经安静地躺在旁边睡着了。哥哥靠在妈妈怀里跟妈妈聊着那些话题,那一刻,妈妈心里涌动着一股感动。
也许,头脑依然容易被很多评判占据,情绪也会在你的意识之外突然冒出来作乱,但如果我们尊重生命,时常去觉察自己,那么请相信,关键时刻孩子会带我们走出困境。
对抗的母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