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袁行霈古代文学史每天写1000字读书
古代文学37:李贺、刘禹锡、柳宗元

古代文学37:李贺、刘禹锡、柳宗元

作者: 柚子的学长 | 来源:发表于2017-09-02 08:53 被阅读58次
古代文学37:李贺、刘禹锡、柳宗元

继孟郊、韩愈之后,元和诗坛又出现了天才诗人李贺,之后还有刘禹锡、柳宗元这样两位实力担当。李贺以穷愁苦吟抒发这一世的不快之情,刘、柳两位用不同的笔调写下同样的身世哀愁。

李贺为衰落的唐宗室后裔,因父亲名字与“进士”之音相近,因此多被人攻击耻笑,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之后做了一个九品的小官,也因为身体羸弱罢官回家,不久病逝,只活了27岁,写诗250首左右。李贺比韩愈小22岁,年少的时候就因才华名冠京城,十八岁时他带着自己的诗稿拜见韩愈,韩愈只看了一首《雁门太守行》就接见了他。但是李贺常以宗室后裔自许,自视甚高,现实却是他的家族早已衰败,这让他的理想破灭,并由此生出一种失落和屈辱感,在加上身体不好,长相丑陋,他智增在诗句里寻找那种快意恩仇,很早的时候他就写出了“丈夫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样的诗句。理想的高妄和现实的打击让他早熟,这种早熟是忧虑和幻想的破灭带来的,他说自己“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己朽”“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这样的人生感受让他的身心早已不同凡人。于是他开始对人生、命运、生死等人世间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进行思考,抒发为诗,笔落成章。

在短短的二十七年生涯中,他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写诗中,废寝忘食,骑驴赋诗,他的母亲看到他这样的执着于写诗,认为他的那些诗是用自己的心血铸就的。他的执着注定了他沉湎于自己理想的诗歌王国,而不能理智的反映社会,另一方面他的诗歌里融入了非常浓郁的伤感意识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这就使得李贺的诗歌脱离韩愈的豪放纵横、孟郊的冷峭孤寂转向虚幻意向的营造,由此也形成了自己凄艳诡激的诗风。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以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用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其苦闷情怀,他对冷艳凄迷的意向有特殊的喜爱,他大量使用“泣”“啼”等感情话词语,对于物象的色彩和情态,他也进行了极致的渲染描绘,他的诗歌常是感情的悲愤和色彩的绚丽相交融的。为了强化诗歌意象的感染力,他还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表现视觉、听觉、味觉的相通,如形容夏天景色的“老景沉重无惊飞”,表现将军英勇的“独携大胆出秦门”,通过这些不同感官的碰撞,艺术散发的细微感受便鲜明的表现了出来,同时他还利用一些锐利、脆硬、狰狞的字眼去表达自己的内心,这种畸形的审美源于李贺偏执、狭隘的精神世界和审美取向,也来源于他对字词的静心锤炼。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狠硬泼辣的遣词造句,意象选取的古怪横生构成了李贺诗歌意象创造的基本特点。李贺诗中的怪奇特征主要来源于他异于常人的想象,他可以通过平常的事物想象到天界的繁华,从音乐的美妙幻想出自然的悦动,一任自己的想象超时空的自由流动。那首《李凭箜篌引》是其中的代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老鱼跳波瘦蛟舞……江娥啼竹素女愁”,像这样的奇诡意向,他的诗歌中还有很多。

李贺创造的自我想象中的意向对晚唐的李商隐影响很深,所以李商隐写的诗歌一般人是研究不透彻的,李商隐敬佩李贺的天才创作,甚至为他写了《李长吉小传》,叙述他的人生经历及作诗过程。另一位与之齐名的杜牧在《李贺集序》中称他的诗歌为《离骚》的延续,并且形象的概括了他的诗歌特点。与韩丶孟相比,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多的幻想,更突出诗人的气质,对晚唐的诗风产生了直接影响。但情绪过于低沉,一味追求怪异,也使得诗歌向神秘隐晦的方向发展。

赞曰:

人生造化总多磨,世事沧桑苦奔波。

大唐后裔自视高,骑驴苦吟无奈何。

似水流年名不就,知音难寻琴难和。

新奇造语险入境,二十七年与天隔。

随后而来的诗人是刘禹锡和柳宗元,二人交情甚好,人生经历也颇为相似,由此奠定了他们诗歌思想内容共同的基础。刘禹锡是河南洛阳人,柳宗元为山西永济人,贞元九年,二人同登进士,十年后又一同去京,后来他们共同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在革新运动失败后分别被贬往湖南和永州,十年后又各贬广东、广西。长期的贬谪生涯,沉重的政治压抑让柳宗元于四十七岁时病逝柳州,刘禹锡因为心态好又活了很多年,后来他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刘禹锡和柳宗元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偏远穷困的地方度过,所以他们写了很多抒发内心苦闷,表现深处困境却不肯屈服的诗歌。刘禹锡性格刚毅,有豪士之气,在忧患岁月里虽心情沉重但依然能够写出一首首诗来抨击政敌,这样的反抗让他的仕途颇为不顺,但他的诗歌却表现的很有韵味,极大的增加了诗的深度和力度。刘禹锡无论长篇或短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朗,有一种哲学的深沉和真情的流露,极富艺术表现力,如《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念,赞颂秋天,赋予秋天一种引导生命的力量,表现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古代文学37:李贺、刘禹锡、柳宗元

刘禹锡更为人称道的是一些咏史怀古诗,这些诗语言平易简洁,意向精当新颖,在古今对接的时空里,具有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如《西塞山怀古》:“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其诗歌咏晋事,充斥着一种悲凉而不衰败,沉重而不失坚韧的精神气脉,以及纵横千古的气象让人感慨遥深。由于被贬南方,刘禹锡还受民间歌词影响,创作了不少富有民歌情调,介于雅俗之间的优秀作品,清新自然。如《竹枝词二首》“杨柳青清凉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此诗用双关的手法表现女子对情人的微妙感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有很高的艺术品味。

赞曰:

谪居千里人烟稀,常忆当年梦花笔。

性自刚强多豪气,千淘万漉始知意。

不作悲秋惆怅诗,但问古今多少事。

融汇民间清新词,终有无晴却有晴。

与刘禹锡相比,柳宗元的诗歌更加沉重,更为内敛,更加骨峭,淡泊简古。柳宗元诗歌的这些特点来源于自身的性格,他是一位个性激切,甚至有些执着的诗人,他思想深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不具备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刘禹锡本身较豁达,凡事想的开,柳宗元想不开只能寄情山水,因此他的山水游记堪称一绝。他不能排遣自己的忧虑,于是在游玩的时候也带有一种失落感,苏轼评价说他“忧中有乐,乐中有忧”。

柳诗的特色还在于自觉的美学追求,在创作实践中,他对具有凄冷意味和峭厉之感的意向特别偏爱,如“残月”“深竹”“寒松”“寒光”“幽谷”等,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偏重于青、脆、碧等冷色调。当暗淡的冷色调与词语的尖利峭硬相结合,作品便显示出一种冷峭的风格特征。这种特征在著名的《江雪》中有所体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五言绝句的最佳作品。柳宗元的诗歌还有淡泊的一面,前人多将其这方面的诗歌与陶渊明,韦应物相联系,认为柳诗介于二者之间,风格淡泊古雅,接近自然,不事藻绘,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如《渔翁》“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是一首语句平实,着色淡雅,情致悠闲,意境悠远的好诗,但与陶、韦二人的诗歌有明显差异。陶诗淡泊而近自然,最能反映人心的平和旷达;韦诗淡泊而近清丽,令人读后怡然自得;而柳诗则于淡泊中寓忧怨,虽着力避免,却仍有体现,展现出一种冷峭的信息。

赞曰:

畅游山川草木间,闷即出游日日闲。

结语幽深多寒句,千山万径独钓寒。

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父一问事悠悠。

黔中有驴今在否?何日再来鱼百头。

与柳宗元和刘禹锡交好而且诗歌上有一定成就的这类贬谪诗人还有吕温,此人之诗激切愤发,颇有豪气。还有一位诗人是中唐著名宰相李德裕,他在政治,军事上都有建树,但一生陷入党争,多次被贬,他的诗文比较通达,情感真切,于平实之中寓有浓郁的思乡情怀,表现了老年政治家英雄迟暮的苍凉之感。

相关文章

  • 古代文学37:李贺、刘禹锡、柳宗元

    继孟郊、韩愈之后,元和诗坛又出现了天才诗人李贺,之后还有刘禹锡、柳宗元这样两位实力担当。李贺以穷愁苦吟抒发这一世的...

  • 《少年相思在长安》|最喜欢两个人,柳宗元和高适

    《少年相思在长安》|最喜欢两个人,柳宗元和高适 韦应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白居易、元稹、王安石…...

  • 读书笔记080 叶嘉莹《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中晚唐八位诗人: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如风味迥异之茗茶,而叶嘉莹先生的讲述如同...

  • 中国成语小故事之二十二《工力悉敌》一一(原创)

    |文|古白羽 唐朝诗文化,盛传大中华 李白称诗仙,杜甫谓诗圣 居易柳宗元,李贺刘禹锡 唐宋八大家,人人有诗才 更有...

  • 柳宗元 刘禹锡

    在讲究长幼有序的官场传统里,他们抄近道获得了旁人几十年也妄想不来的权利。站的高了,在别人眼里立刻就是小人得志 唐朝...

  • 乐观使人长寿

    通过背诗,我对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和刘禹锡的生平有所了解,他们是好朋友,但性格完全不同,刘禹锡开朗乐观,柳宗元则...

  • 刘禹锡柳宗元的不同

    刘禹锡和柳宗元同为中唐文学巨星,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前半生的命运轨迹惊人一致,似乎是重合的两条直线...

  • 韩柳

    近日读韩愈和柳宗元的文章,更喜欢柳宗元的作品,虽然两人同为古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但柳宗元更倾向于文学...

  • 小知识2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 诗囚--孟郊 诗奴--贾岛 诗骨--陈子昂...

  • 诗词大家昵称大全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诗鬼--李贺 另外:诗豪--刘禹锡 诗囚--孟郊 诗奴--贾岛 诗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37:李贺、刘禹锡、柳宗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ml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