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知识付费”呈爆发式增长,有人说没关注几个知识付费平台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然而为知识付费之后,你有变得更好吗?因为知识和能力匮乏产生的焦虑感得到缓解了吗?
1.“知识”还是“段子”
有人问:关注了很多知识付费的平台,也买了很多“知识付费”课程,每天都在学习,为什么人生好像并没有达到“开挂”的效果,没有实现快速成功呢?
你需要要警惕你的知识来源,你付费的到底是“知识”,还是一些没什么指导价值的网络段子?另外,学习的“姿势”也很重要,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去一个靠谱的大学,系统严格地完成学习和练习任务。
第一,什么是真正的知识,第二,什么是正确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第一个关键点什么是知识呢?广义的知识包罗万象,很难定义。我们常常说的知识是狭义层面的,指用来认识世界或者解决问题的结构化信息。而我们平常所提到的“知识付费”的知识一般是后者:用于解决问题的结构化信息,比如“如何成为沟通高手”“提高情商的7个关键”之类的课程。
“知识付费”从2015年开始萌芽,2017年正式大爆发,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新的“风口”,站在风口的一些个人和平台凭借着优质的知识输出获得了大众的关注,实现了财富的暴增。于是很多人看到了商机,这些人里不乏一些投机者,他们利用这个“风口”,用纯忽悠式的内容付费来“圈钱”。所以不要以为付费的东西就一定是知识,一定是精华。
第二个关键点,什么是正确有效的学习方式?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去一个靠谱的大学接受系统而严格的学习和练习,但是对于职场人来说,大多数人都只能利用工作之外的碎片化时间来学习,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实际上,这句话的关键不是到大学去学习,而是接受“系统而严格的学习和练习”。
很多人购买了课程,实际上并没有认认真真地记笔记,深究其中的原理,更不要说练习和实践了。很多人的学习都是听完课程内容就结束了,但这只完成了“知识传递”和“知识接收”的步骤,并不意味着完成学习,这时你接收到了知识也不意味着知识已经属于你。
比如学习英语,大多数人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通过老师讲课这样的“知识传递”方式,我们认识了很多英语单词和句子,也就是接收到了知识。但是需要开口说英语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或者是看到一个单词觉得很熟悉,但是怎么都想不起来是什么意思。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高考是人生知识的巅峰的原因。高考的时候我们知道天体运行原理,可以背诵古文,也可以用复杂的数学公式解决问题。这些知识在高考结束之后,就好像完成了使命一样,退出了我们的大脑。
很多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也是一样的,学完之后如果不去用,不在实践中增加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就没有办法发挥到它们应有的价值。所以当你觉得自己学到了知识和道理,依然过不好人生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你是否进行了系统而严格的学习和练习?
2.快速成功 VS快速入门
很多付费课程打着“快速成功”的名义,号称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快速获得解决人生难题的某项技能。然而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
简单换算成工作时间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这类的付费课程试图打破“一万小时定律”,让人们觉得只要站在“大咖”、“牛人”的肩膀上,我们不需要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实际上,这只是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而混淆了“快速成功”和“快速入门”的概念。
畅销书作者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说道:快速成功是不可能的,但是快速入门是绝对可能的。
付费的课程里可能提供了获得一门知识的所有要点,我们节省的只是筛选知识的时间成本,但是学习的过程和练习的过程是不能节省的。就像前面提到的,要用大学式的方法系统而严格地学习和练习。
大学的传统学习方法大概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这个就相当于在线上学习付费知识的课程。第二部分是写课后作业或者论文,我们需要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做研究和分析。在完成作业和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参考各种相关资料,旁征博引,做社会调研。这个方法有助于我们构建更系统的知识体系。第三部分是练习,学以致用。比如参加实习。假如你的专业是医生,要去到医院,去看真实的病例病症,看你自己是否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所以说,学习一项知识,不是听了课程、对各种互联网思维和各种所谓的成功理论如数家珍就可以了。相比起问自己“今天学了什么”,不如问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把重点放在“做”上面,而不是“学”上面,或许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更大。
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或许比较快。
3.焦虑的优越性
当我们不断保持学习和进步时,焦虑也在悄然滋生。或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保持进步还会有焦虑产生?
其实焦虑是一种生存本能,在远古时代,人类与大自然的各种猛兽在森林里共存,生存环境可以说是险象横生。
那时候的人类,如果毫无警惕之心,下一秒很有可能就被野兽吃掉了。焦虑帮助人类在进化中逃离了那些致命的危险,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技能。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大脑对抗潜在危机的积极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那么为什么在衣食无忧的现在,我们反而要对抗焦虑,摆脱焦虑呢?《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提到:因为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我们不会有太多性命攸关的问题要解决。所以看上去焦虑似乎成了一个没有必要的本能。但是焦虑真没有必要吗?如果我们安于现状,生活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好呢?
前段时间,一位36岁的大姐“哭”上了新闻,因为收费站取消了,所以她不得不失去这份毕业后就一直做的安稳工作。很多人觉得失业之后再找一份工作就是了,能有多难呢?这个大姐却无奈地说:“除了收费,我什么都不会!”
有人说:“这个时代要抛弃你,连招呼都不会打”。
实际上,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容易焦虑。在《奇葩说》上走红的马薇薇曾说,她自从创业以来,因为焦虑深陷失眠,甚至整夜合不了眼。和马薇薇有同样焦虑成功过人士并不是少数。
当你看得更远,看到世界发展的趋势,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你会不自觉地涌起一股焦虑感。这时候,让焦虑感帮助你去思考,如何在未来的世界中活得更好。不要等到被时代抛弃的时候,才后悔没有早做准备。
所以焦虑就对了,这是正确的反应,也是最有益于人类生存和进化的反应,真正优秀的人会利用焦虑去逼自己不断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