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网:每年到了现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时间段,往往都是各位职场人“委屈”了一整年,蠢蠢欲动打算来年改换门庭的时候。一众媒体,尤其是鱼龙混杂的自媒体,往往也不会错过这一热点,都会批量生产出一批有关跳槽的热文出来。这些热文中,作为媒体从业者,小心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其中一半以上,甚至一多半以上,都是新瓶装旧酒,把一些陈年老段子重新黏贴复制,然后继续忽悠下一代职场新人的“迷茫与焦虑”,刷新流量。
小心的日常工作涉及不少的职场心理咨询和企业管理咨询,所以对于一代又一代人的职场人心理需求的改变,大致上还是能够掌握一些的。正巧,今早的时候,小心发现自己关注的多个和职场相关的自媒体号,都在批量转发一篇热文,内容大致是一位离职创业的“前微信产品经理”,写给“95后职场新人”的一封“情真意切”的“谆谆教诲”。
在写本文之前,小心特意找到了这篇热文的出处,仔细翻看了一下作者的相关信息。首先,公号中作者对自己的介绍仅为两大标签,其一是“前高级产品经理”,并没有提“微信”的事儿,所以我们无法判断是真是假。其二则是“职场达人”,而且公号中的多篇文章,也都和“职场”以及“职场人”相关。也就是说,这封对95后谆谆教诲的邮件热文,并非作者有感而发,而是作者长期就从事职场类的项目,“教导职场人”,不是出于热心,而是他的工作需要。
小心之所以写下以上这些内容,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这世上真“大神”没几个,多数都是各有心思的逐利之徒。而年轻人心地单纯,在迷茫的时候尤其特别容易相信充满“善意”的大神横空出世,为你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我希望所有年轻人,尤其是职场人,永远都以质疑精神,以凡事只相信50%,质疑另外50%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自然也包括,你现在看到的小心这篇文章。
小心不妨就那这篇热文为例,为大家聊聊哪50%可以相信,哪50%应该质疑。首先是可以相信的部分:
一、不要傲气、要谦虚:一般而言,家庭条件优越,学历层面较为优秀的职场新人,往往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傲气,认为自己是十分出色的。但是事实上,在一家公司里,公司整体的素质水平,并不取决与能力最强的,也不取决于能力最弱的,而属于人数最多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确会对自己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不要总是独来独往:这一条其实是和上一条一以贯之的,越优秀的人,往往更容易有较为不同常人的秉性和爱好。我见识过不少的能人,由于个人能力很强,所以当团队整体能力跟不上的时候,他单打独斗比假如团队的效率还高。所以,如果你不是能力强到了以一当十甚至更多的程度,中午多和同事一起吃吃饭,了解一下各位同事的性格和爱好,对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是有益处的。尤其,当你已经是管理岗以上职位时。
三、学会控制脾性性格:从最现实的层面说,职场是最不需要个人性格的地方。除非有一天你自己创业做老板了,那么你的性格倒是很大程度上将成为企业的价值观取向。为什么不要在职场上发脾气?第一是你没资格,大家都是同事,没不存在谁比谁高低贵贱区分;第二则是没必要,你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劳务关系,你需要做的是对工作负责,完成约定的工作内容。
接下里,小心再和大家聊聊文章中夹杂私货,需要大家自己质疑思考的几点:
一、不要问我那么多为什么:我所见过的所有能力很强的优秀职场人,没有一个是没脑子只会执行的“机器人”。当一个公司跟你扯什么“军事化管理”、“,抹杀个性”、“少想多干”这些谬论的时候。你最好赶紧走,以免将来下雨打闪雷劈下来,连累了你。
二、不要只是执行:我觉得,都不用我,作者自己就很自相矛盾,刚在上一点否定了员工的思辨质疑能力,又在这一点重提什么不要只是执行,要在执行之外多思考,达到超预期。这完全就是扯淡了,就好比一个完全不懂设计的人,对设计师说:标题在小一些的同时再大一些。我问你,这样的要求到底该怎么搞?
三、不要按时下班:在这一点上,这位作者还举了一个特别搞笑的理由,你一个外地在北京的穷学生,离了公司你上哪儿学习进步去?就这一句话,就值左右开弓一百六十个大嘴巴。我见过老板不要脸的,但是这么不要脸的,我个人还是见得不多。我真心不知道你家公司做到了什么样的级别,能有脸说出在北京遍地都是机遇和能人的前提下,说出下班了就留在公司加班逆袭人生这样的话。不能在下班前完成工作的员工,才是管理者和员工的双重无能。谈加班之前,先谈加钱,这才是正道。拿“个人成长”诱导职场新人无偿加班,这叫诈骗。
聊完了上面的这件事,本文的目的自然不仅限于怼一遍这样的作者和这样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大致上属于“月经贴”,即每个月,甚至每周网络上都会泛滥一遍的程度。本文小心真正想和职场人聊的是,如果今年的年初岁末你有打算更换工作的打算,小心这里倒是有几点个人建议。主要针对是职场新人,工作多年的朋友基本就无所谓了。
一、没有绝对权力领导者的团队最好不要跟:自打全国的“双创”开始后,中国的职场圈多了一个“联合创始人”的新职称。老实讲,中国的未来我不好说,但当下的中国国情和商业环境,联合创始人和多人平行领导公司的做法,行不通。一家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可以由很多股东,但是说话算数的大股东一定只能只有一个。要不然,以后你进入公司后,就是张总让你往东,李总让你往西,王总又说那两人都不对,你还是往北吧。
二、团队领导者年龄过小的最好不要跟:客观规律下,一个人的阅历和圈子,势必是和其年龄成正比的。在过去的几年中,“90后”创业偶像的痴梦一度十分流行,但是很快人设一一崩塌,成为了整个网络的笑柄。不是这代90后不行,而是目前还不到这代90后行的时候。20岁该干什么事儿,30岁该干什么事儿,40岁该干什么事儿,不取决于你想不想干,而取决于你能不能干。一个人整体进入成熟的年龄,大致是在35岁左右,这也是目前各家企业中层领导的平均年龄。年富力强,最适合干事业。一群20岁出头的年轻人,跟着另一个20岁出头的老板创业,这样的案例,成功案例少得可怜。
三、绝多大多数的小公司妄谈理想:小公司由于没有优厚的福利待遇可以承诺,所以多半行业里采取的通用手段,就是大谈理想。我们五年要超京东,十年要超阿里。但事实上,这样的公司可能三年都未必能够撑得到就要挂了。企业存活有其客观限定因素,尤其是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体量想要变更是极难做到的时候。魅族前年拿了阿里一大笔战略投资,两年过去了,钱基本花光了,产品线扩张一塌糊涂,管理层变动明显,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梦彻底也碎了。职场人应该相信客观规律,而不是逆天改命。
四、不要期待企业文化会轻易改变: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大概率上是和老板的性格息息相关的。而且一旦形成,就和一个人的性格一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如果你觉得这家企业的文化不适合你,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尽早离开,而不是期待有一天它会发生改变,这并不理智。因为从某种角度说,企业尝试变更价值观,和企业改变业务方向的危险系数相当,成功永远都是小概率事件。已经习惯了某一企业文化的企业,老板和员工,多数都并不希望轻易改动,也往往改不动。
五、企业不是家,大概率上你也不会在此终老:动辄谈“狼性文化”和“家文化”的公司,其实都很虚伪。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公司是利益机构,是大家聚到一起,把能力奉献出来,协同获得收益的过程。总喊狼文化的,那是公司压根没把员工当人看;而总喊家文化的,则更是从道德的制高点忽悠员工无偿付出,更加虚伪。按照目前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和大的市场经济背景,目前的新职场人在一家公司十年、二十年一直到退休的可能性,几乎已经无限趋近于零。就算你自己不想动,公司也自有其生死,这是经济和商业的客观规律。
六、安逸的公司必死,这是绝对真理:如果你现在的工作非常之轻松,每天八小时,可能有七小时都是在刷微博和逛淘宝中度过的,那么你一点都不该开心,而应该感到恐惧。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演进,连纯粹的机械重复类的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那么像这样可有可无的岗位,不死才怪。也不要再觉得有什么铁饭碗,铁饭碗是旧经济时代的产物。今天我们所谓的铁饭碗,只需要一条政策下发,立马就会烟消云散。每天都加班的公司未必一定能够发展壮大,因为这还需要更多的背景条件。但每天都无所事事的公司,则一定必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