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厦门市思明区的一个小岛,面积仅为1.88平方公里。但是,她以其婀娜多姿的自然风光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登岛观光。
去年7月,当我不辞万里,载着夏风踏着海浪,扑向鼓浪屿的怀抱时,深深被这里清澈碧绿的海水,明丽隽秀的风光所陶醉。然而,最扣动我心弦的是鼓浪屿的百年历史和在历史中演绎人生故事的他们。
鼓浪屿上的建筑千姿百态,有闽南风格的飞檐翘角,有威严高耸的天主教堂。有红瓦坡顶的欧式建筑,也有各种中西合璧的别墅。
一栋栋古老的建筑透着厚重的历史感。那生绣的铁栅栏,那斑驳的墙壁似乎在 诉说着这个小岛曾经的奢华与沧桑。
在鼓浪屿百年历史中,培育了大批名人志士。如:卢戆章、余青松、黄祯祥、郑德坤、马约翰、林巧稚、林语堂等等。他们如群星闪耀,诠释着百年来鼓浪屿人杰地灵的故事。在这众多激荡人心的故事中,我讲一讲‘’万婴之母‘’——林巧稚的故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出生在厦门市鼓浪屿的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她就跟着父亲学英文,7岁那年,她就进了岛上的蒙学堂(女子小学)学习,之后,就读于怀仁学校(女子高中),1919年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并留校任教。
但是,她无法忘记5岁那年,母亲就因宫颈癌过早的离开了人世。那时的她,在幼小的心里就种下了成为一名医生的种子。在父亲的支持下,1921年夏天她离开家乡,到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院的考试。
由于天气炎热,在入学考试中,一个女孩在考英语时中暑晕倒。她立即中断考试与另一考生一起将晕倒的女孩迅速抬到阴凉处。然而,回到考场时,考试时间巳过。
而这一切被考场外的考官看在眼里。考官认为,林巧稚具备了两个优秀素质:英语流利,此外,处理突发事件沉着果断有序,这是当医生不可缺少的品质。再者林巧稚各科总成绩优秀,最终,主考官破例录取她入学。
在校期间她品学兼优,于1929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同时也获得了象征最高荣誉的‘’文海‘’奖学金,开创了女生获得此奖学金的先例。并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女医生。
永远的林大夫由于她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前晋升为住院医师。并先后受派去英国和美国进修学习。学校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女医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40年,林巧稚被美国方面聘请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回国后,她升任为妇产科主任,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可是,就在她施展抱负,全力进行医学研究和拯救被病痛折磨的患者时,协和医院被日本人占领了。她和协和医院所有医务人员一起被赶出了医院。
无奈之下,她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开办了林巧稚诊所。为了受苦受难的同胞,她把门诊挂号费降到最低。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妻儿少女,外国驻华机构的夫人小姐,有病也都有求于她。
她经常拎着药箱,到那些漆黑,脏乱偏僻的胡同去出诊。而且还免费救治一些穷苦百姓,为那些在日寇统治下痛苦挣扎的同胞倾注了一腔热血。
由于她精湛的医术,医者的仁心。一时间,林巧稚‘’活菩萨‘’的声誉,由东城传到西城,传遍了北京,家喻户晓。
解放后,她担任了中国第一个妇产医院的首任院长,于1959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并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顾问。
虽然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但是她仍然会经常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城镇,考察妇女和儿童疾病。为了降低我国婴儿死亡率,防治妇科疾病,她撰写了妇幼卫生科普读物《家庭卫生顾问》等书,受到普遍欢迎。
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的空白。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她为了医学事业终身未婚,但却有着最赤诚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伟大的母亲。
她在产房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春秋,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孩子来到人间,人们敬称她为‘’万婴之母‘’。她爱每一个新生命,在孩子的出生证上她都会签上秀丽的英文:‘’Lin Qiaozhi's Baby‘’。她说:她生平最爱听的就是婴儿出生的啼哭。
在临床上,她对病人总是温暖细致,每次拿起听诊器,她必定在手掌里暖热后方才伸向患者。产妇生产时,她总会抓着她的手,防止产妇抓到冰冷的栏杆而受凉。她总说:病人进了医院就要从每件细微的事做起,关怀体贴她们。
1983年她病重住院,以顽强的毅力在病床上完成了50万字的《妇科肿瘤学》著作。她在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产钳!快拿产钳来!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人们在鼓浪屿上建起了‘’毓园‘’——林巧稚纪念馆。纪念馆前林巧稚的塑像给人以光芒感,她以自己高贵的人格,精湛的医术,博大的爱心,获得了成千上万人的尊敬和爱戴。
‘’仁者为医‘’,何为仁,不就是爱吗?然而,林巧稚的爱就是温暖人间的大爱。
人物故事会(喜欢就点开)
何泽慧: 中国的居里夫人林兰英: 中国太空材料之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