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最精彩的点评,莫过于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脂砚斋评《红楼》,但因着我的一点私心,总觉得脂砚斋的点评更精彩几分(《水浒》和《三国》爱好者不用喷我哈),略举几例:
(贾元春被封贤德妃,贾琏与黛玉自苏州回来)(凤姐)见房内无外人,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贾琏笑道:“岂敢,岂敢。多承,多承。”
脂批说凤姐:“娇音如闻,俏态如见”,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对贾琏的表现,却说:“一言答不上,蠢才,蠢才!”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意味。
细细想来,再没有比脂砚斋批得更确的了。凤姐儿与贾琏这一段对话中,贾琏的表现,可不就像万千没有情趣的男生们么?微博上的段子说,一个女孩问男孩:“你吃过胭脂吗?”过了几天,男孩终于回复说:“我吃过了,不好吃……”面对女生的“撩”,不善“撩回去”的男生啊,总是木头似的,与之共处,生生折了趣味。
凤姐儿这个角色,最是能说笑、能取笑的,言语上向来厉害,贾琏的招架不住、总处于弱势,令人无奈之余,也替凤姐儿这个女中英豪可惜。
(宝玉和黛玉)二人正说着,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林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脂砚斋批道: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闭月羞花、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今见“咬舌”二字加以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窖可也。
这一段评点的高明之处在于,既提点了读者可能忽视的地方,激发读者想象力,又指明如何在创作中使人物生动立体。譬如现代偶像剧中十全十美的男主或女主,总显得过于单薄,反而是有一点“小瑕疵”“小脾气”的主角更深入人心、惹人怜惜。或许这也是小心眼、尖酸、柔弱的林妹妹何以比大方、健康的宝姐姐得人心的原因。
87版《红楼梦》剧照其实给读者印象深刻的金钗们,如宝钗、黛玉、湘云、探春、凤姐儿,个个都性格鲜明,优缺点明显。可卿、宝琴这两个“兼美”的金钗反而给读者的印象很稀薄(可卿兼宝钗黛玉之美,宝琴兼宝钗湘云之美)。
(小红伺候宝玉茶水,宝玉对她留了心,小红却被大丫头们打压,次日宝玉意欲在院中寻找小红)只见好几个丫头在那里扫地,都擦脂抹粉,簪花插柳的,独不见昨日那一个。宝玉便趿了鞋,晃出了房门,只装作看花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
脂批云: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翻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伊人远天涯近”乎?
这一问,让《红楼梦》里的小丫头也活色生香起来。诗最讲究的便是意境,如何将优美的意境化用在文本里,却是作家笔力。曹雪芹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背后竟有这样的底蕴大支撑,这也是《红楼梦》一书“说不尽”的魅力之一。脂砚斋轻而易举点了出来,于我们普通读者却未必容易。
佳蕙听了跑进来,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
脂批云:潇湘常事出自别院婢口中,反觉新鲜。此等细事是旧族大家闺中常情,今特为暴发钱奴写来作鉴,一笑。壬午夏,雨窗。
脂砚斋多次在评语中批评暴发钱奴、穷酸文人、无知乡巴佬:宝钗穿的是半新不旧的家常衣服,“骂死天下脂粉妖怪”;娇杏回头两次,贾雨村就认定是这丫头看上了他,“穷酸尽会替女妇取中自己”;黛玉父母看他“聪明俊秀”,所以教他读书识字,不像其他书中但凡女子必是“天下无双”等等。种种互动,既是对作书者的回应,又是对读书人的提点,读来趣味盎然。
最不可错过的《红楼梦》评点人——脂砚斋红学研究中,脂砚斋评点研究已经相当充分,脂批内容的功能主要有三种:
一是对文本中“画境”、“千里伏脉”、“不可轻轻看过”等写作手法的提示。写宁府却先用冷子兴演说、再在黛玉眼中看来;宝黛二人数次难舍难分,如何轻轻截住;写人物时王熙凤是出场定型再经渲染,写宝玉的性情却是几度发展最后出家;各房丫头们各有性情,一开口就知是谁人在说话。尤其是第一回中的一段评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读来抑扬顿挫、淋漓酣畅,对于学习写作的人来说,无疑相当于一部教材。
二是对于人物形象、性格的评论。由于当代读者距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太远,无法进入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导致对情节的误解,脂砚斋却不一样。当宝钗背上“世俗”、“势力”、“一想往上爬”、“想当宝二奶奶”等等骂名时,脂砚斋的评论却是“唐突我宝卿”、“宝钗身份如此”、“宝钗定评”、“博学”等等。黛玉的尖酸刻薄为人所诟病,脂批却说“尤物当如此”、“令人爱煞怜煞”、“非颦儿说不出此语”等等。《红楼梦》写人物绝非好坏分立,而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众位女子各有各的可爱,也各有各的悲哀,绝非“好”、“坏”可以定义的,复杂的才是人性。
三是对于情节的提示,比如“二宝分房”、“此凤姐扫雪拾玉处”、“记着黛玉才七八岁”等等。一般读者只顾着往前赶,对于重要的情节发展关隘毫不在意,比起我们读书时的粗枝大叶,脂砚斋是最优秀的读者。有过写作经验,尤其是写小说经验的人都知道,“细节中藏着魔鬼”,对细节的构思往往让作家煞费苦心,很多成功的小说都是在细节勾画上的成功。然而作家不能指望读者和他一样细心,我们对待生活尚且匆忙马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最不可错过的《红楼梦》评点人——脂砚斋关于脂砚斋其人,毫无疑问,脂砚斋与曹雪芹关系匪浅,且很有可能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但脂砚斋的具体身份却不明朗,自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三种猜测:
一说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堂叔,依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有“命芹溪删去”的语句,这显然不是平辈、晚辈的言语语气。
二说脂砚斋是曹雪芹的续妻,或是妾,因为“钟已敲了四下”,脂批道:“寅字此样写法,乃避讳”,说明脂砚斋不是曹氏族人(钟敲了四下,是寅时)(曹雪芹基本确定是曹寅后人)。
三说脂砚斋即曹雪芹本人,因为除作者本人之外,别人不可能对《红楼梦》有如此深入的了解,曹雪芹化身为“脂砚斋”对情节进行提示、评点,是以防他人不理解。此种说法受质疑最多,且无足论。
其实就读者而言,我向来主张读《红楼梦》最好读带有脂砚斋批语的版本,不仅因为脂砚斋批语的妙趣(具体内容前文已举例),还因为脂砚斋是最理想的读伴,看脂批就像与作者对话。现今市面上解读、赏析《红楼梦》的人很多,虽然其中不乏名家教授,但是总不如脂砚斋评得有趣、准确,且又有古意、又有文采,脂批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不由得感慨,不读脂批,焉能得《红楼》妙处?
我是花辞,与君共勉无戒90天挑战营第14篇
网友评论
理性參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