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提升•逻辑学发展史

作者: 幽雅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1-19 10:33 被阅读0次

中国名辩学体系印度因明逻辑欧洲希腊形式逻辑并称为世界三大传统逻辑。

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不仅来自于它所服务的对象,更来自于它背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从它产生到今天,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古希腊,就各自独立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逻辑学说,分别是古代中国的名辩之学、古代印度的因明之学、古代希腊的逻辑学。

其中,古希腊的逻辑学最为系统,在世界逻辑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最深。

逻辑学发源地之一:

古代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诸侯林立。各诸侯国为了强国图治,广招贤士,由此产生了一批古代思想家。

他们提出了各种论证伦理经济学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争辩之风导致对甄辩方法的研究,产生了先秦名辩学说,也就是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

主要内容表现在惠施、公孙龙、墨子、荀子、韩非等人的著述中,这些学者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产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讲到中国古代逻辑发展史,特别要谈两个人、两本著作。

它们分别是

墨家的著作《墨经》;

荀子的著作《正名篇》

这两部著作在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的贡献最为卓越。

先秦的逻辑思维意识,集中于墨派著作《莫辨六篇》中。

梁启超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进行研究后提出,《墨经》殆世界最古名学书之一。


其著作《梁启超论诸子百家》,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墨家的逻辑学。


在梁启超看来:“论理学为一切学问之母。以后无论做何种学问,总不要抛弃论理精神。那么,真的知识,自然日日加深了。”

1917年,胡适的《先秦名学史》,对中国逻辑学史进行系统梳理。

逻辑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胡适有着比较中肯的意见。

胡适说:“近代中国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曾极大的受害于没有适当的逻辑方法。”

《墨经》,为什么在中国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墨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以名举定,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所谓“名”,相当于概念;

所谓“辞”,相当于命题;

所谓“说”,相当于推理。

概念、命题、推理,这三个形式逻辑的基本要素,尽显其中。

概念用来反映事物,命题用来表达思想认识,推理用来推导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古代中国名辩理论对概念、命题、推理的本质,所作出的、最为精辟的说明。


《墨经》里还有这样一句话,“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俱当,不俱当,必或不当。”

就是说,在一个命题之中,是牛,或是非牛,这两个论述,这两个判断,不可能同时成立,必然有一个是假的。这阐述了矛盾律的基本思想

墨家,尤其善于使用类比推理,如关于名的分类思想、划分原则,关于固、理、类三物所构成的“三物论释”,这些丰富的哲学辩证思想,是中国逻辑史上最光辉而又值得骄傲的一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哲学辩论学者。

如公元前200多年,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说

他说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日,”白马非马“。

将其整理成三段论,黄马(黑马)是马,白马不是黄马(黑马),所以白马不是马。

这个三段论里,有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

在这个推理之中,两个前提都是真的。黄马,黑马,自然是马。而白马,自然也不是黄马黑马。在前提为真的情况下,居然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白马非马。

公孙龙还有一些著名的逻辑论,比如“狗非犬”、“孤驹未尝有母”、“火不热”、“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中国古代比较完整的名辩学体系,在概念、命题、推理、论证这些思维形式和规律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相当系统化的思想和理论,使中国逻辑思想和理论达到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高峰。

印度因明逻辑欧洲希腊逻辑学都有运算公式。中国古代逻辑则以墨家为代表,以矛盾统一为起点的辨证体系。从而形成中国早期的辩证逻辑思想。


逻辑学发源地之二:古代印度


逻辑学发源地之二: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逻辑学主要是正理论因明学。古印度逻辑学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盛行的辩论术,这与中国非常的相似。

以婆罗门的正理论和佛教的因明说为代表。其中,因明是佛家逻辑的专指。

因,指的是推理依据;

明,指的是知识和智慧;

因明,是古代印度关于推理、论证的学说。

翻开逻辑思维发展史的历史长卷,在古印度能够代表逻辑学思想的,有一系列著作。

例如:

日本陈那著《因明证理门论》;

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政理论》;

在这些著作中,作者们研究了推理和论证的方法,形成了古印度所特有的逻辑理论和体系。

遗憾的是,陈那的作品今已失散,现能看到的关于陈那的这些著作,大多源于藏传佛教文本。

陈那,提出了三支论式。

每一个推理形式,都是由 “宗、因、喻” 这三部分组成。

宗 ,相当于三段论的结论;。

因,相当于三段论的小前提;

喻,相当于三段论的大前提。

举例说明,一支论式的推理过程。

首先:

宗,结论说“此山有火”。山上着火了。

因,有个前提,山上有烟。

那么,我们要把烟和火,这两件似乎并不相干的事情搭建起联系,构成推理。

喻,分固喻、异喻。

固喻为,凡有烟的地方皆有火,比如厨房;

异喻为,凡无烟的地方都无火,如湖泊。

通过上例,可以看到古印度的三支论式。它虽然和今天的三段论有所不同,但在推理形式上则基本一致。

在逻辑学发展历史进程中,一方面,由于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在逻辑学史上有所中断,因此没有进入到世界逻辑主流。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所推崇的通融之学,讲究融会贯通的学科体系。因此,没有将 “逻辑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离出来,系统化。

因此,古代中国、古代印度,无缘于逻辑学诞生地之美称。


相关文章

  • 成长提升•逻辑学发展史

    中国名辩学体系、印度因明逻辑、欧洲希腊形式逻辑并称为世界三大传统逻辑。 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不仅...

  • 逻辑学发展史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求知是人之本性。”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是悠然于心的快乐,是难与人道的快乐。 开始阅读北大教...

  • 简述:逻辑学发展史

    逻辑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如思想的骨骼一般伴随我们一生。成功的一生离不开清晰缜密的逻辑思维,我们运用逻辑、...

  • 让逻辑成为习惯--《简单的逻辑学》D·Q·McInerny

    定位:逻辑学的入门工具书 适用人群:对逻辑学感兴趣的人,想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人 阅读形式:虽然书很薄,但信息...

  • 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史20世纪40年代初,神经生物学家、心理学家W.S.Mcculloch与青年数理逻辑学家W.Pit...

  • iOS设备发展史

    iOS设备发展史 iPhone 发展史 iPad 发展史 iPad mini 发展史 1.iPhone 发展史 i...

  • 浅读逻辑(二)

    读一本书,感受成长时光,读《简单的逻辑学》第二天,对逻辑学又有了一些小小的感悟…… 其实逻辑这个词看起来就充满逻辑...

  • 孩子就是缩小版的人类发展史

    在儿童成长规划课学习,提到一个观点,孩子其实是缩小版的人类发展史,遵循这个发展史去看待孩子每个阶段的行为表现我们更...

  • 生活中的逻辑学

    《简单的逻辑学》,这是本逻辑学入门书籍,简单易懂,作者用大量平白易读的语言强调了解逻辑学需具备的素质,解释了逻辑学...

  • 逻辑学-(4)

    今天学习逻辑学,命题推论、逻辑学基本规律、逻辑学历史发展脉络。 演绎推论 演绎推理(Dedu...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提升•逻辑学发展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kl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