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是喜欢读书的,但实际上读的书很有限。
大概有两个原因,首先可能因为时间少,工作家庭孩子占去很多精力;另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怎么找到好书。一直很希望有人能给我开个书单却不可得。
每次去书店,面对一层一层堆满书的图书大厦或者身处图书馆的书架之间,心里就发毛,不知从哪里下手;时间有限,人生有限,怎样才在这书山里找到最值得读的;拿了这一本,怎么就知道不会错过最应该读的那一本?
这种状态非常打击情绪,所以在读书这件事上,我对自己有些无奈。
这些天看了些文章,想了一些道理,整理了一些体会,好帮助自己想得明白一些。
人生有限,书海无涯
看到天下书读不尽,我竟生出焦虑感,实在是庸人自扰,贻笑大方。不过我发现自己也不孤独,在大作家大学问家们的文章里也常能看到这样的感慨。莫言就认为人生有限,学海无涯,二者之间是无法解决的矛盾,令处于其中的人类无法潇洒。
但是他们很清楚这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出版物汗牛充栋,更别提近几十年的信息爆炸,书籍更是以几何级数增加。除非将来有一天,技术的进步也许能改善人类读书的效率,或者干脆就以某种方式输入到脑子里,但那是将来的事情,只能由生物工程专家们去考虑了。
对我来说,人生要事,就是放松一点,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和工作。这个道理在读书上同样有效。
对阅读的期望
我们读书,或者为了愉悦或者为了学以致用。人们常把为了愉悦读书叫读闲书,含有贬义,似乎只有读专业书,学生只有读课本才算正经事。
其实这是偏见。开卷有益,你以读闲书的心情去读小说,读散文,读诗,读历史书,虽不是拿着劲去获取知识,实际上你自然而然地从阅读中获取到了养分,不知不觉中你的知识、价值观、眼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教育和升华,这算得上最合算的学习了。
而为了解决问题,为了通过考试,为了工作而读书学习,是为学以致用,是生存的需要,好像不应该算到我们现在说的阅读的范畴。
倒是我现在阅读,已经无需为工作考虑,但不仅为了愉悦自己,我还希望通过阅读开阔眼界、学习写作,这到底算读闲书,还是学以致用呢,也许兼而有之吧。
如何选书
既然这个世界上的书像一片汪洋,怎么选到好书?选到适合自己的,值得读的书,不浪费时间的书?
这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甚至影响了我读书的乐趣。看了很多读书大家们的对话或文章,发现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问题,而且他们也拿不出办法从书海里一把捞出最适合的“那一本”。
他们首选的办法是,看看身边佩服的人在看什么书。他们认为这是邂逅好书很重要的方式,也许在朋友家里,也许在微信群聊中,或者通过阅读名家的公共号文章和杂志的推荐,这些都是发现好书的机会。
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选书途径吗,同事朋友之间,亲戚邻里之间,从书评里,原来这就是那个最好用的选书方法,不自信的我还觉得这是随波逐流。
不过,现在的书出得滥,良莠不齐。拿到一本书,鉴别一下是否值得花时间很有必要。关于这个我也学到了一些方法。
最常用的是快速浏览,看目录,读一个章节,判断一下是否愿意从第一页开始把它读下去。‘得到’平台的创始人罗振宇,曾经介绍他甄别图书的独门方法:拿到书先翻看倒数第二章,或者到数第二小节。他认为一本书往往没那么多内容可写,有时候作者为了成书,会扯很多闲话。一本书的序言、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一般是作者费心最多的。所以如果倒数第二章的水平依然不错,书的质量基本可以信任。也许我们可以试试。
那么,这样来挑书难道不会错过很多吗(和我一样的担忧)? 大佬们说,其实这跟恋爱和美食一样的道理,你是不可能穷尽天下好东西的。这是大实话,也是真理。
我的个性里存在追求完美、完整的执拗,很多问题,例如拖延症,低效率都一定程度拜它所赐。不想在这里也看到它的影子。
新东方的董事长俞敏洪有个看法也好:虽然图书浩如烟海,真正的好书还是有限的。经典书籍如《论语》、《老子》、《庄子》、《孟子》《孙子兵法》,世界文学名著,世界哲学名著加起来也就二三百本,他认为这些是已经被选出来的好书。
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建议,喜欢读书的人不妨开始查漏补缺,开始读起来。(你看,不知不觉中,求完美求完整的执念陋习又冒芽了。其实,抓到一本读起来就好)
一般人们认为,二手知识没价值,读书一定要读原典,其实并不一定正确。一些重要的应该读的书,比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以及无数经典,难懂,耗时,让匆忙的当代人一一去读不现实。读书大佬们的解决方案是:可以充分利用诠释者的介绍和解读,有些是非常精彩的。
看到这个说法,我不禁得意,因为自己正在读《中国哲学简史》,心中所想和大佬们的观点很一致。
阅读方法
读书要分类,例如,可以分成精读和泛读。
世界上大部分的书,泛泛阅读就可以了,增加一些知识,开阔眼界和思维,一本书很快可以读完。当遇到特别喜爱的,文笔好,思想性好,有高度的书,就可以划到精读范畴。好的内容多读几遍,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做笔记。
关于怎样做笔记,无须赘述。我们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譬如,圈出重要内容,特别好的抄录下来,甚至读到能够背诵。
如果一本书的结构非常好,也可以把这本书的框架思路记下来,供自己以后借鉴。记录结构框架可以尝试思维导图的形式,非常直观。
费曼学习法的变通使用
我们读书,肯定希望能够读懂,理解,最好能记住,这样以后需要用的时候能够迅速调取。要达到这个目的,仅靠读一遍或者几遍,并不能凑效;仅靠脑子想,也不能把一篇好文,一本好书理解的很透彻。
“费曼学习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是让学习者将学到的内容多多讲给别人听,努力去教会别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都会得到提升。
我们如果没有讲给别人听的条件,可以变通地使用利用这个方法,尝试用笔写下来。比较初级的是写日记。大家试一试就会发现,当你试图把一件比较复杂的,一时想不透彻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会意外地发现事情的脉络一下子变得清楚。
如果把读的书,或者学的知识写成文章发表出去,那就更好了。比起日记,你会更加注意内容是否正确,层次是否分明、有条理。这个方法是提高精读效果的强大武器。
我目前正在阅读《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次很好的体验。我每读一章,就写一篇读书笔记发到简书,这个过程确实提高了阅读质量,为了让读书笔记简练、正确,你不仅读得更仔细,还必须努力去理解。
如果不写读书笔记,这个状态是达不到的。我感觉这个方法提高了读书的质量,也督促我不要半途而废。对有兴趣粗略了解中国哲学史的简友,我的这些笔记也是很好的知识来源。
作为结束,我想说,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阅读都大有好处。你读进去的书,文学也好,管理也好,或者哲学,可能并不能直接解决你的问题,但是,阅读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塑造思想和价值,提升眼光、胸怀和判断力,这些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塑造你的样子,进而改变你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