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54989/34baa32dbd4930ee.jpg)
这两天,被《北大毕业留学生发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这则新闻刷屏了。
大致内容概括如下:
王猛(化名),从小到大,一路成绩优异,以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被北大录取,后又进入美国前50名大学读研。
至今,他已未回家12年,拉黑父母6年。期间,曾写过“决裂信”给父母。准备转读心理学博士,好解决自己因长期压抑导致的心理问题。
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的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交际,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
他的父亲也说,过去自己在任何事上都一律以大原则来要求儿子,要求他对任何人都该与人为善,却忽略了凡事皆有不同。
网上有万字长文,感兴趣的可去搜索详读。
读完这个故事,除去惋惜,带给我更多的是深思。
究竟是什么让而立之年的“学霸”儿子,先写“决裂信”,后发万字长文数落父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多多倾听尊重孩子的心声。
文中主人公多次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可父母置若罔闻。总打着“为孩子好”“爱孩子”这样的旗号,自主安排,一手包办孩子的学习或生活。
结果,这些“爱”的行为,给孩子的心理和性格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建议父母少以权威自居,多给孩子表达的权利,并真正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
第二,给孩子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虽说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应当感恩父母。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非父母的私有财产。
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和启蒙老师,需要做好引导教育,可这并不意味着全权做主,剥夺孩子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关于孩子的前途人生,父母可以给孩子参考建议,但也不可忽视孩子的想法愿意。
第三,对自己和孩子都多一点信任。
孩子,会慢慢长大逐渐有想法,会想去更广阔的天地发展。
纵使父母有再多不舍,也不应横加阻拦控制。父母应当学着放手,给彼此更多的自由空间。这样亲情关系才会更和谐融洽。
关于亲情,龙应台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所谓的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是看着对方的背影渐行渐远,而那个背影似乎在告诉你‘不必追’。”
所以,放下你的担心和不安,相信彼此的分离和成长,终是为了让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好。
第四,父母多反思下自己的行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也一样。父母也会犯错,父母也有盲点。
所以,当孩子指出问题时,请用反思自己代替指责孩子。
人之所以要学习成长,就是因为要不断完善自己。
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种修行。
要想做好父母,请先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父母和孩子,在陪伴中学会成长,在成长中不断修行,在修行中做好自己。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