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是个偏心眼儿

作者: 小鹰初翔 | 来源:发表于2017-09-13 15:39 被阅读28次

    喜欢《史记》,很自然也喜欢入选高中课本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两篇。

    太史公司马迁写的人物传记总是能足够的吸引眼球,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到背景渲染,往往样样出彩。不管你是什么层次的读者,这些传记文字几乎都可以从某一个层面满足你的阅读快感。

    今天只说《廉蔺》篇。

    这是史记列传中的一篇合传文字。顾名思义,合传即是把两个或以上的人物,放到一篇文章来写。他们或有相似经历、品格,或具有同样的结局,或生活在同样的年代,或生命中本身有着交集……

    《廉颇蔺相如》篇,课本选文只截取廉颇蔺相如两人交集来写,故事无外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原文则还涉及赵奢、李牧等同时代人物。然而,我个人情感上还是比较喜欢教材节选的部分。干净明白,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也不乏令人思索的种种。

    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蔺相如是绝对主角,第二个主角还是相如廉颇不过一笔带过而已,直到“将相和”中,廉颇的戏码总算加重。

    所以,不管怎么看,这篇合传都是有倾斜的,感觉我们的廉颇大将军,实实在在地做了这个蔺相如的陪衬。这是开头一段: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为廉将军花费了更多的笔墨,也不过是更好地为了下文“负荆请罪”的故事做铺垫而已。

    但是,这一篇文字读下来,我是真喜欢廉颇!那份天真、可爱,对于一位久居朝廷、战功赫赫的将军,实在太难得!

    开场,廉颇已经凭借勇气与战功,闻名诸侯;而蔺相如,不过是一个太监手下的门客而已。身份地位这样失衡开局,让整篇文章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果然很快,由于时局的需要,由于缪贤的举荐,蔺相如位极人臣,甚至我们的廉将军都要屈居其后了。幸运之神,就这么华丽丽地眷顾了蔺相如这位无法拼爹、拼家族的屌丝。

    你会说,机会只会青睐又准备的人有蔺相如被眷顾更多的是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他的智慧和勇气,都非常人能比。

    我并不否认相如的才华和勇气。但事实是,有准备的人,有才华的人其实很多;但有机会施展的并没有多少。君不见贾谊被“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君不见柳宗元落寞的居永州百无聊赖只好写写游记,君不见白居易被贬遇歌妓都伤怀感叹自己同样被皇帝“休弃”……

    中国古代文人的墨水,大片大片地交给了怀才不遇的伤感与愤恨。乃至,贬官文化开成漫漫文学史上璀璨的奇葩。难怪韩愈有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这么一看,便知蔺相如的幸运实在是弥足珍贵。而更幸运的是,连秦王,都对他网开一面。

    在完璧归赵的故事里,细读起来其实漏洞多多。

    比如,蔺相如说“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原本不过是秦王想用城池换和氏璧,作为平等的两个国家,交换本该是一种自愿行为。和氏璧在赵王手里,换与不换,主动权理所当然是赵王的。哪里有不给美玉就理屈之说呢?

    也许他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投合赵王的心理吧。秦王的书信,就是一颗烫手的山芋,赵王接着是惶恐的。和氏璧按理完全可以不给,但秦强而赵弱,就怕人家随便找个理由就发兵打过来了。蔺相如当然不能直言赵王的恐惧,为尊者避讳一下,就当是不给和氏璧是一种理亏吧。这样也说得过去,且更见得他审时度势的本事了。

    然而,面对拥有“虎狼之心”的秦王,蔺相如的做法,就不得不说有些冒险了。首先,孤身入秦,见秦王无意偿城便将和氏璧偷偷送回;但凡秦王多长个心眼防他一手,完全可以暗中监视其一举一动,半路接下那个乔装打扮送璧回去的随从。如此,岂不是给强秦送去攻打赵国的口实?

    就算是首次交锋,秦王不知蔺相如才能和为人疏忽了,后面被他诳取了顶级礼遇后却被告知:和氏璧回到赵国了,你若是诚心想要就先割城池!秦王就会乖乖地放他回去?虽然,蔺相如辩才了得,话语之间刚柔兼济,让秦王也觉着是他想以强凌弱有些理屈了。然而,若是他一怒之下并不顾及国际名声,砍了蔺相如、加兵于赵呢?恐怕也只有国破家亡美玉失而已吧。

    然而,偏偏秦王就是顾及了那点强国本可以不那么在乎的“面子”,愣是让蔺相如就这么溜回去了。秦王此是放虎归山,相如以后飞黄腾达。所以我要说,比起才能,幸运才是蔺相如成功的第一要素啊。

    但廉颇可不一样。战场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出生入死的拼搏,一刀一枪的苦战。他是真正地凭借智慧、勇气、实力为赵国带来生机,也为自己带来荣耀。面对蔺相如居于他之上,廉颇是有理由生气的。

    他说,相如“素贱人”。今天看起来也许有点好笑,但在那个官场,是要看出生,看门第的。相如本来就卑贱,这不过是事实而已;卑贱之身位极人臣,招口舌亦是常态。这是一个时代的局限,而并不是廉颇专属的短视。

    他说,相如不过是凭借口舌之功。外交的智慧很重要,但在以命相搏的将帅眼里,本不算什么。何况,蔺相如的“口舌之功”有如此多的幸运的成分。

    更何况,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之所以可以轻易跟秦王叫板,还不得不仰仗廉将军设兵布防呢!蔺相如步步紧逼,廉颇严阵以待,秦王自知讨不到好处,选择了暂时认怂。

    而赵王,只看到了站在明处的相如功大,直接拜为上卿,根本没有考虑廉颇的感受。他没有任何想法,那才不正常呢!

    廉颇的可贵,还就表现在这里了。他有意见,直接说出来;并且很明显地还做出来。回头,人家表现出了足够的谦卑和忍让,他就觉得过意不去了。

    全然不顾,也许那不过是人家做戏而已呢?本来,讨得好处的是他蔺相如。既然因着才华加上好运气,已经身居高位了,那是势必要表现一点谦卑做派的,势必要对着下人彰显一点平民情怀的。真心也好,假意也罢。

    然而,廉颇并没有这么想,他就是过意不去了;而且,过意不去也不简单地藏在心里,直接上门负荆请罪去。舍得下脸,放得下面子,如此坦荡利落,久混官场还保持着这样的赤子之心实在难得啊。

    太史公是个偏心眼儿的,把大量的笔墨和心思花在了蔺相如的身上。关于廉将军的种种,是需要学习鲁迅先生“从字缝里读出字来”,方才能够领会的。

    不过,我,还是非常喜欢这个敢带着偏心、私心书写历史的家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赛张飞:可千万不要小看那时候的一点“面子”,《左传》中随处可见耿直的君王和公卿,围城正名的事太多了,你会觉得那个年代的人真是正直的可爱。
        小鹰初翔:深为同感!所以,真的是太喜欢廉将军啦:smile:

      本文标题:太史公是个偏心眼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bu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