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读了四年书,平日里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让我对北京谈不上熟悉,北京的很多名胜古迹、皇家园林都不曾光顾,只有颐和园是个例外,那是我很熟悉且非常喜爱的地方。
我们学校离颐和园不算远,从五道口乘公交车是两毛钱的车票,门票也是两毛钱。有一段时间,每到星期六下了课,班里有几个小同学就不见了,有时候直到半夜才看到他们回宿舍睡觉。作为班上年长的大哥又是班长,免不了要关心盘问一番,原来他们是到颐和园去玩了。
这几个上大学时只有十六七岁的小家伙贪玩的很,星期六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刚结束,就迫不及待的离开了教室,匆匆忙忙的往颐和园跑。他们告诉我,颐和园最美丽的是黄昏时分。这次他们急切的想拉着我一起去,于是我也放下课本,随着他们来到了颐和园。
黄昏的颐和园,没有了游客也没有了喧嚣,静静的湖面上散落着一些游客弃下的游船,夕阳辉映着玉泉宝塔,把昆明湖照得满湖流萤,长长的十七孔桥犹如长虹偃月,静卧在湖畔的铜牛金光闪闪,湖光山色光影变幻,整个园子里显得那么恬静委婉。
我站在湖边凝望着夕阳下静静的湖水好像进入了梦境,忽然听到同学呼唤着我上船,原来他们已经从湖面上拉过来一条游船,那时候在颐和园划船,一早租船的游客就要把一天的租金全都付清了,当他们上岸时就把船转让给下一个要划船的游客,待到傍晚预交的租金用完了,也没有人划船了,游客就弃船上岸,船只散落漂泊在湖面上等着管理人员来收船,这时候我们划船是不用交钱的。
免费划船游湖是他们最大的乐趣,船桨划开了平静的湖面,那金色的漪涟荡漾开来,寂静的黄昏里只有悠然间歇的船桨声。渐渐地太阳落进了西山,剩下了满天的红霞,岸上的景色都成了剪影,湖面的水色也变得暗幽幽的,浓重的暮色之下只识浆声不见灯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感觉。船上忽然爆发出一声大吼,一下子撕破了那片宁静,几个小伙子在湖面上仰天大笑放声高歌直抒胸臆,好像周身的烦躁郁闷困顿疲乏全都释放出来了。
后来我们班里在中秋节的晚上,组织过一次游湖赏月的活动,下午没下课就派了几个同学先到颐和园租船,我们全班同学则在下课后再去,我们班很小,只有二十个人。那个晚上我们在昆明湖上泛舟直到过了半夜才回家,颐和园早就没有了公交车,我们是步行十几里路走回学校的。三十多年过去了,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还会想起那次颐和园昆明湖上的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色的月光倾泻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流动的月光和着青春的歌声和欢笑声,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自从大学毕业以后,北京倒是常常会去,三十多年过去了,可是我再也没有到过颐和园。2013年春天,我去部里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工作比较顺利,时间有些富裕,原想有一天时间去看望父亲的一位老朋友,打电话才知道她去昆明旅游了,于是决定重游颐和园。
清晨我早早地就起床洗漱吃饭,急切的心情就像是去见一位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十点钟我就来到了颐和园的新宫门,这个门过去没走过,以前人们一般是从东宫门入园区,不过现在的门票都已经是六十元了。新宫门进去正对着的是十七孔桥,今天的天气真好,风和日丽,初春的昆明湖水域开阔景色秀美,向西眺望,只见远处一抹青山,矗立着一座高塔,那便是园外的玉泉山宝塔,颐和园“借得”玉峰塔影排闼而来。
游人一拨拨的蜂拥而入,很快就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颐和园里著名的景点很多,譬如:十七孔桥、铜牛、长廊、听鹂馆、谐趣园、耕织图、玉澜堂、万寿山等等。导游带着游人大多都是沿湖向北,走过知春亭至长廊,万寿山上有佛香阁,那一带景点最为集中。为了避开人流,我转身向南,过绣漪桥,游览西堤,沿湖顺着蜿蜒曲折的西堤环湖一周,再上万寿山。
绣漪桥在昆明湖的最南端,与西堤北端的玉带桥造型相同都是全石结构单孔高拱劵桥,洁白如玉,宛如玉带,南北呼应精美华丽。颐和园的西堤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据说是模仿杭州西湖的苏堤所建,如苏堤一般由南向北有六座石桥,桥上建有形态各异的彩绘亭子,站在桥亭上,可一览万寿山、昆明湖和玉泉山的湖光山色。与苏堤不同的是,西堤是蜿蜒曲折的,一线桃花垂柳,沿堤种植的柳树和桃花却是一样的。西堤虽为仿建,然其闲散俊逸,却自有一番淡然疏离的气质,形似而独具其神,这般景致却是别处无可比的。
如果说昆明湖北岸万寿山的佛香阁等建筑代表的是皇家气派,那么西堤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百姓情趣。一条西堤将昆明湖隔成了内外两重天地,堤的东侧水面开阔有烟波浩渺之气象,“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遥望佛香阁、知春亭、十七孔桥、尽显不凡气度。西侧的外湖则小巧秀美,河汊港湾密布,更有小桥流水,亭台馆谢桥廊,一派江南风光。春游西堤正值桃红柳绿时,人在景中,景如画中,不知是在景中看画还是在画中看景。
冯唐在他一首叫做“美好的事儿”的诗里写到,“隔着西堤上的芦苇和柳树 看远处的玉泉山 透过你的头发看你的脸”。走在西堤上,春日里泛绿的柳枝丝丝都闪着亮光,宛如美女的一头秀发,蓝天碧水,春风和煦,依依杨柳在花边湖畔飘荡,盛开的桃花,惹得满园芬芳;微风卷着花香扑面而来,只好像衣服上都沾染了香气。是春风醉人还是景色陶醉,一条西堤,我走了三个多小时,待我登上佛香阁,太阳已是西斜了。
佛香阁建在万寿山的前山上,面对着昆明湖,登上佛香阁向下望去,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只见亭台楼阁林立,湖光山色一体,树木郁郁葱葱,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美轮美奂引人入胜。
佛香阁往上是颐和园制高建筑“智慧海”,俗称“无梁殿”,下后山顺曲折小山路,一路清静幽僻,经四大洲部,来到苏州街河,然后乘了游船又绕回了石舫,再沿着长廊穿过排云门一直走到了尽头的邀月门,此时游人已经渐渐地离去,我已经走的很累了,坐在长廊边的长凳上歇息片刻。斜阳穿过画廊打出一排排的影子,照的景物金光灿灿,湖面吹过来的习习微风是暖融融的。
我想去十七孔桥去看颐和园的夕阳,于是在太阳落山前我又回到了南湖岛,坐在水边的石阶上,静静地看着夕阳西斜,等着煦暖的红日渐渐落下,只留下丝丝夕阳的余晖。黄昏里的霞光映在湖里,先是一片金色,微风吹皱了湖面,荡起美丽的波纹,金灿灿的波在湖中闪烁,灿烂的夕照映射在古桥上,桥也泛着金光似乎有了更多的凝重和悠远。古松静默地伫立凝望着古桥,这桥就愈发地显得尊贵了。太阳在缓缓的坠落,天空又成了一片殷红,远山如黛,残阳如血,西山的玉峰塔影也浸没在迷人的晚霞里。远观着夕阳西下的壮美,湖光山色光影变幻,我沉醉在一片诗情画意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夕阳坠进了西山,晚霞也沉入了幽暗的湖水,如烟往事轻轻的飘了过来,三十多年前颐和园的夕阳和今天有什么不一样?以宇宙的尺度,这一点时间是多麽的微不足道,对于人生却是很大的跨度了。一样的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它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它成熟的风韵;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它对转瞬即逝的惊叹和残光末路之叹息;“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则衬出了它那一脉斜晖的温情和宁静......
注:本文所用图片,除去最后一张是我自己拍摄之外,其余图片均是网上下载,绝色美图爱不释手,在此表示感谢。
写于2016-03-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