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父继洵,湖北巡抚。"
1870年(同治九年),谭嗣同五岁,时得重病,昏死三日,竟又奇迹般复活,故名“复生”。
“父继洵,湖北巡抚。”
谭嗣同是典型的官二代,其父是湖北省长,本可养尊处优,但其目睹时局艰危,寻求经世致用之学。
“嗣同少倜傥有大志,文为奇肆。”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年30岁的谭嗣同在家乡满怀忧愤,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
在慈禧发动的戊戌政变中,谭嗣同多方作为,力图挽狂澜于既倒,事虽不成,其心其勇可叹,绝非其他只会空谈、出事即跑的维新人士所能比。
“启超避匿日本使馆,嗣同往见之,劝嗣同东游。嗣同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也有其他人劝谭嗣同避难,都被拒绝。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谭嗣同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
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
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却留下了一部学术绝唱《仁学》。
他经常携带一把“七星剑”;家宅院两棵高约六丈的梧桐树被雷霆劈倒其中一棵,谭嗣同以梧桐残干,制成两架七弦琴,命名为“残雷”与“崩霆”
一剑两琴时常与他形影不离、
故时人谓谭嗣同曰“剑胆琴心”,正是他豪杰一生的写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