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常随笔记简友广场读书
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过于谨慎吗?

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过于谨慎吗?

作者: 延平延微 | 来源:发表于2024-12-05 09:45 被阅读0次

诸葛亮否决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袭之谋,并不是他不知道战略机遇,更不能说他只会治国不会打仗。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大家比较公认的,说是诸葛亮一生谨慎,不爱冒险。

诸葛亮北伐,实则是一场以少打多,以弱攻强的战役。说实在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实际上并不适合打攻坚战。

就象我们足球比赛一样,当遇到比你更强的对手时,你就应该采取防守反击的打法,先稳固防守,让敌人先攻出来,然后,乘机寻找敌人的弱点,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但诸葛亮还是比较爱稳扎稳打,对于没有把握的计划他是不会实施的。虽然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袭很有诱惑力,一旦成功就有可能实现一统天下的终极目标,但如果一旦失败也有可能把诸葛亮的北伐战略彻底给毁了。

所以,诸葛亮宁愿放弃这个美好的但概率有点低的诱惑,依然走他自己步步为营的方略。

第二个原因,也可能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我觉得就是诸葛亮沉重的心理负担。

从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可以看出。他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他说,我能有机会到今天这个地位,全靠的是先帝(刘备)的三顾之恩。由此,我唯有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报答先帝的恩情。我离开隆中已经二十一年了,每天每夜都在想着要帮助先帝完成夙愿,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这就是诸葛亮的心理负担。不论如何努力,不论如何尽心,他都担心会有那么一点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而因此“伤先帝之明”,辜负先帝的托孤之重。

之所以这样,他无法承担哪怕是一丁点概率的失败。这也就造成了他一生谨慎的性格。这个性格并不是他自己天生的,而是他的心理有一种承受不起失败的坚定信念。

他虽然不敢冒险,一生求稳,但丝毫不影响他一生的成就,不影响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过于谨慎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jy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