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二十,作品同步于公众号【二十故事集】,可点击右边链接查看原文 那时的月亮
那时的月亮(小说)月亮圆圆地、清晰地挥洒在夜幕中的院子里,院子里的银杏树下男人正背着手满地转圈。秋风缓缓地吹动着,屋子里窗台上的的蜡烛火焰忽明忽暗,似乎总是在老李听见妻子疼叫声的时候觉得暗淡,又似乎在老李听见婴儿啼叫声的时候变得明亮起来。
姑娘出生在秋天的那个夜晚,她出生的时候月亮很圆,月光透过窗口,淡淡地映在她的小鼻梁上。妻子问老李,“姑娘取什么名字好?”老李看着姑娘圆而大地眼睛,“就叫她月亮吧。”为什么要叫月亮呢?老李说,“因为月亮美丽啊。”妻子笑着点头,好了,好了,也就只有你这穷先生能想到这名字了。老李笑着说道:“我可不穷,我有你,还有女儿,我富着哩。“
村子里的人都说老李是一个穷困的教书先生,可他并不觉得他穷,他有一肚子的春花秋月,只是很多人不懂他而已。此时的老李真希望自己养大的姑娘以后是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才女,这样才不负他为她苦思冥想取的这个名字。
老李从月亮很小的时候便教她读古诗,和很多孩子小时候学的启蒙诗一样,他教她学的第一首古诗正是诗仙李白的那首〖静夜思〗。他读一句,女儿就会跟着读一句,于是他们一人一句轻轻地诵读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读到“举头望明月”这一句的时候,女儿问老李,“爸爸,爸爸,为什么要举头望明月,而不是望月亮?”老李笑着望着女儿稚嫩的脸庞,说道,因为“月亮“那么美丽,望她,她会害羞地。说着女儿便匆忙地跑进了屋子里,“人家才不要美丽哩。”
13岁那年,月亮要离开家去县城读中学了。中秋节的那天晚上,一家三人在院子里享受着离别前的欢聚,老李亲自下厨,他做了女儿最喜欢吃的蒸饺。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三人欢声笑语,开心的祝福着彼此。那时月亮圆而通红,月光洒在老李灰白的头发上,月光白澈,老李的头发显得更加白澈。
这一刻女儿似乎也看到了老李这么多年的不容易,他教人读书识字,往往因为学生家里穷,有时候都不收学生的费用还帮他们课外补习。她知道,别人都说老李穷,但在她心里,他永远都是那个为她和妈妈顶起一片天的好爸爸。她提议让老李读诗给她和妈妈听,此刻老李想到的是东坡先生的那首〖明月几时有〗。
他读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妻子和女儿静静地听着,不再言语,然而他们谁也没想到这竟是此后10年中老李为女儿读的最后一首诗。
70年代后期,某场运动的火焰终于蔓延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庄。红卫兵从老李家中发现了很多本书籍,他们都知道老李只是一个穷教书的先生,可就是这样一个懂得教人明辨是非的知识分子竟被他们冠上了反动的口号。老李被批斗了,他被一群红卫兵殴打,他收藏了多年的书籍也被他们全部烧毁了。从此老李便不再教书了,他第一次感到绝望是因为自己不能教书了,他做了二十多年的教书先生最后却没能保护得住自己的心爱之物,他觉得他再无颜教书,再无颜给女儿读诗。
80年代中后期,这场运动终于平息了。有天村上来了县领导,他们想见一见老李,但却被他婉言谢绝了。月亮看着面容沧桑的老李,“您为什么不见领导?您不想平反冤屈?”老李摇头说道,“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区别?我失去的永远都失去了,我又能得到什么?“月亮看了看老李坚定的眼神,便不再说话了,她心疼老李,但她更懂得老李喜欢的是什么,不喜欢的是什么。
“月亮”嫁人的时候,老李和妻子哭的跟个泪人似的,他亲手为女儿穿上了美丽的嫁衣。女儿出嫁后的那个夜晚,老李喝了很多酒。他虽然舍不得女儿,但却由衷的为她高兴。人都说,“女儿是爸爸的贴身小棉袄,”这话最能形容老李现在的生活。月亮不负所望,考上了大学,后来也做了一名老师,而她嫁的那一位也和她一样同是一名人民教师。月亮很安心,在她看来,她唯一能为老李做的就是完成他这一生挚爱却未能完成的教书事业。那天晚上,老李盯着倒映在院落里的影子久久发呆,此时他又想起了太白先生〖月下独酌〗里的几句诗,他读道: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老李对着影子说,“你可知,我们家也有一个小月亮,我们曾经也是三个人。”此时,老李心里百感交集,他知道,在这世上除了妻子和女儿,或许真的再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对月亮如此的钟心和在意了吧。
说起老李,其实他是一个外乡人,多年前他流浪至此,以教书为生,时间长了便安定下来与妻子成了家。人们只听说他原来的家人是死于战争中的,只是从来没人听他亲口说起过。
老李过去做教书先生的时候,他最喜欢古诗中的意境是“月亮,”它清寒孤傲、洁白晶莹,历来都是各朝各代名人雅士倾慕抒怀的对象。当然他也喜欢月亮,他更喜欢它的是那种相隔云端,永远也望不到边的的孤独和冷清。
又过了几个春秋,有一次,月亮来看望生了病的老李,刚进院门,却没看到老李。里屋的桌子上是一张折满皱纹的旧信封。月亮打开信封,里面的确是一封信,题目为“写给小月亮的一封信。”月亮读到其中一段时已经眼含泪水,隐隐而泣。信是上世纪60年代初写的,信中写道老李今天第一次教她读诗的情景:
小月亮问老李,“爸爸,为什么举头望明月,而不是望月亮?”老李感怀而笑,却在心里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月亮以后一定会明白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