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根据笔者多年的辅导经验,个人认为当众演讲时紧张是源自于三类情况六种原因(见图1-21)。一类为不敢,它属于主观性的原因,这种紧张是由于演讲者的心理作怪而造成的;一类为不会,它属于客观性的原因,这种紧张是由于演讲者知道自己的水平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造成的;一类为不想,它属于主观性、客观性同时存在的原因,这种紧张对于演讲者来说,他的心理感受更加强烈。由于这三类原因还包括几种情况,下面逐一分析。
图1-21二、不会
1、追求完美
看到别人的演讲很精彩,心里非常羡慕,有种见贤思齐的感觉。但是,由于自己又有追求完美的心态,以致思前想后,顾虑太多,不上台呢觉得很遗憾,上了台又担心搞砸了。结果担心搞砸,真的搞砸了。
1969年,世界演讲学大会在纽约召开,有很多演讲学教授需要在大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也许是这次会议的级别较高、来参加会议的人员较多,一些需要发表演说的与会者都很重视这次发言机会。但让人想不到的是,意外的事情竟然出现了:一位老教授,由于担心自己的演讲得不到同行的认可,刚走上讲台、还没开始说话就晕倒过去了。而紧跟在他后面的另一位教授,本来还在酝酿着自己的发言稿,一看到这种情况,还没上台,他也跟着晕过去了。
在世界演讲大会上出现了两位研究演讲学的教授因为怯场而晕倒,既是一种讽刺,也告诉了我们:过分追求完美这种心态,不说对于普通演讲者,就算是演讲家,都会导致整个演讲失败的。
2、准备不足
如果自己对此次演讲,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那么,就不会太紧张。如果总觉得自己还没完全准备好,只是仓促上场,那么,“搞砸”的心理阴影就会影响到他的临场发挥了。
演讲特训班学员王朗就曾经有这样一段类似的经历。大三那年,学校举办了一场关于纪念校庆的演讲比赛,作为系的宣传部长,王朗挑选了本系一位很有经验的同学去参加这场比赛。但没想到,就在比赛的前一天,这位同学由于临时有事竟然来不了,这时候又找不到第二位参赛者,无奈之下,王朗只好硬着头皮替这位同学“上阵”了。
比赛结果可想而知了。多年之后,王朗每谈起这件事情时,他都无比感叹地说:明明知道自己还没准备好,还要上台去“献丑”,那种紧张的感觉就像快要死了一样。
三、不想
曾经失败
也就是某人曾经在公众面前讲过话,但可惜失败了,并且失败得很惨!于是有了精神创伤--“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再也不想上台演讲了。
口才特训班学员杨经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杨经理的管理能力很强,整个团队的销售业绩非常不错。在一次公司年会上,公司的销售冠军,也是杨经理部门的小李,刚刚给大家分享完他的销售经验。突然,老板也让没有事先准备的杨经理上台来说几句话。
其实,杨经理平时跟大家在一起时,是挺能说的。但这次不知道怎么回事,当他站起来面对大家时,他发现所有的同事突然变得陌生了,一个个都不认识。他大脑一片空白,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好在大家的惊讶中下了台。
这件事过后,杨经理的心情一直不好。他心里老是想着:我是公司的金牌销售经理,竟然在老板和员工面前出了一个这么大的洋相,你说丢人不丢人?从那天开始,每当公司开年会的时候,杨经理总是缺席,要么生病了,要么有事情来不了,因为他担心老板还会要他上台说话。
网友评论
非常感谢好朋友的鼎力支持,现在我也给您捧场去。所谓的捧场就是点赞+好评!
还好,我没有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