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993768/db321aee2eb6e9b4.jpg)
没有放火烧过麦秸垛的童年,似乎是一个不完满的童年。对农村娃娃来说。
1
麦秸垛就是麦籽脱粒后留下的小麦秸秆堆垛起来形成的房子一样大的大草垛。麦秸垛大多堆积在打麦场上。为了防风,基本上是几家的麦秸垛紧挨在一起,三三五五连绵着,像一个个的小城堡。
农人堆垛麦秸垛的作用当然很多。最主要的用途是给家里的牛羊储备过冬的草食。一到冬天青草枯黄,食草的家畜不再有青草可吃,只能吃些麦秸秆、豆秆、玉米杆等干草。如果是遇上大雪,山坡上的干草全部被压到雪下,吃麦秸垛就成了牛羊的唯一选择。喂有牛羊的农家户当然要在这年夏季麦收后提前把麦秸秆堆垛储藏起来,防患未然。
麦秸垛储藏的麦秸秆的用途远不止这个,它还可以用来建土房子。土房子用的土坯砖,是用黏土制成的,黏土里掺杂上一定比例的麦秸秆然后加水混合成泥土浆,再放进土坯砖模型里凝固成方正、大小一致的土砖坯,等到土砖坯里的水分自然晾干后就可以用来垒墙建房了。加入的麦秸起到水泥混凝土里的钢筋的作用,增加了土坯砖的坚韧度和耐久性。
麦秸秆还被用来垫床铺,冬天天寒地冻,那个年代当然不会有电褥子这种利器,甚至连像样的棉花褥子都稀缺。那就在床铺上垫一些麦秸秆吧!人睡在麦秸秆上就会很暖和了。除了给人垫床铺,麦秸秆还被用来给牛、给猪、给羊垫圈,冬天人冷这些畜生也冷,垫在牛圈、猪圈、羊圈的地上,畜生晚上睡觉也就会暖和些。
它还被用来做柴禾炉引燃的引柴,麦秸秆干燥易燃,一根火柴就能轻易点着,然后引燃大一些的柴禾,整个柴禾炉的火就红红火火燃起来了,烧水做饭不在话下。麦秸秆还被用来垫鸡窝,垫鸡窝是为了让母鸡卧进去好好下蛋,似乎是鸡窝垫得舒服母鸡就越肯下蛋。在母鸡孵小鸡的窝里,垫麦秸秆当然也必不可少。麦秸秆还被用来装枕芯,枕着也是既环保又舒适。麦秸秆的用途真可谓是多了去了。
2
既然麦秸秆的用途如此之多,那么堆麦秸垛也就成了多数农家人必做的一项农事。堆麦秸垛和造金字塔的过程几乎无异,先在打麦场的麦秸堆旁就近选一个利于排水的方位作为基础,再把麦秸秆运到这个基础上堆放成一个直径约三四米(可大可小)的圆形,然后在圆形上逐渐增加新的麦秸秆使麦秸垛开始向上“长高”,在上垒的过程中,草垛上往往要有一个人拿着三叉(一种农具)不断地把新增加的麦秸秆推平,使新增加的麦秸秆均匀地摊在麦秸垛的圆形截面上,然后这个人还要不断地转圈以踩实脚下的虚草。加草——摊平——踩实——加草——摊平——踩实——,这个过程不断重复。
随着放上去的麦秸秆不断增多,麦秸垛就不断增高,最终要高到两三米高,上边那个人也“水涨船高”地从地面升到了高处。在农村这个高处的人往往就是这家的十几岁的娃娃,因为娃娃身子轻可以防止中途将草垛踩踏。最后眼看地上的麦秸秆不多了,就开始“收顶”,也就是逐渐减小麦秸垛圆截面的直径,最终使麦秸垛的顶部呈现成一个伊斯兰教教堂式的拱顶,这样有利于使雨水沿着圆拱顶从麦秸垛的顶部留下来,不至于雨水渗进垛体腐蚀草料。
搭建一个麦秸垛,几乎要耗费一天的时间,麦秸垛“聚”成了,才说明这年的麦收是全部完成了。聚麦秸垛耗时耗力,但是农人每年都不会落下不做,因为麦秸垛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重要性不亚于收进仓里的粮食。
3
夏季的晚上,萤火虫漫天飞舞,娃娃们就从屋里跑出来抓萤火虫,在打麦场上奔跑和嬉闹,旁边的麦秸垛就像一个个没有亮灯的黑色城堡,高高大大的影子投射在月光下。这是捉迷藏的最佳机会,娃娃们一个个像敏捷的小兽,围着麦秸垛旋转抑或是往返穿梭于几个麦秸垛之间的狭窄缝隙,乐此不疲。往往是玩到父母们在远处的家门口大声唤他们的名字,娃娃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睡觉。而第二天晚上,娃娃们草草吃了晚饭,就会不约而同地又聚在了昨天玩耍的地方,似乎永远都玩不够。
玩火那是乡童的必修课,自制火把、荒野里生火烤红薯、做煤油灯、做火柴枪、玩鞭炮……关于火的玩意儿和玩法多之又多。父母永远是跟在身后不断告诫禁止玩火的,可娃娃们还是免不了玩火闯大祸,这不,又点着了一个麦秸垛。这已经是这村上这一年第三个被点着的麦秸垛了。
像房子一样大的麦秸垛一旦失了火,几乎是没得救的。火速很快、火势很大。大人们慌忙挑水端水来救火,实际目的仅仅是控制其某个方向的火势,不使其引燃旁边的麦秸垛。小娃娃们则全聚集来看热闹,熊熊大火烤得十几米外站着的人脸上疼。那个闯了祸的娃娃一定是不敢出现的,早就逃之夭夭了,但免不了晚上回家狠狠被挨一顿打。
烧了三天,麦秸垛的火终于停熄了。之前两人高的麦秸垛烧成了不及半米深的灰烬,黑黑的、蜷卧在地上。娃娃们则要脱掉鞋子、挽起裤筒踏进其中“找金子”(一些碳化的灰烬,硬硬的,烧黑的秸秆纵横交错结合在一起,比手掌大),灰烬深处的余火甚至会偶尔烫住脚丫子。大家弯下腰像摸鱼一样地在灰烬里摸来摸去,谁摸住了就拿出来,大家一起围观、评价、把玩一番。兴奋不已,全不顾小腿、手臂上像抹了黑墨水一样的黑。
4
机械化让牛退出了劳动的农田,麦秸秆的作用也越来越小,这些年,农村已经不再聚麦秸垛了。曾经的童趣也像那麦秸垛一样连绵、高大,最后化为一片灰烬,散在了风里。
注: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