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未来我们恐慌迷茫,我们渴望一夜暴富,我们渴望自己突然获得了上帝的青睐,买彩票一下子中了几百万,渴望财富自由的我们,希望有成功的人士给我们指一条明路,好让走向美好的幸福之路。
我们听过太多的成功学理论,这些成功的理论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他们从来不会告诉你自己如何成功的,即使有,那也是那些财经人士鼓吹出来的成功理论。
其中有一条很让人们受用的理论,就是你不成功是你不敢于冒风险,是你缺乏冒险精神,可是你仔细想想,这句话对么?
我对这句话充满了深深的怀疑,那些冒险家多数都死在了成功的路上,多数都成了别人的探路者,多数让别人站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孙子兵法》在军形篇里提供一条很重要的思想,要想战胜对手,要想赢得胜利,要想成为人生赢家,你必须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孙子说不可战胜在于自己,而打败对手在于对方是不是有机会让自己可趁,胜可知,而不可为。
这对今天我们来说也非常有意义,我们崇尚冒险精神,我们崇尚孤注一掷,可是我们往往败的一塌糊涂,头破血流。有些外部风险始终是难以控制的,所以我们往往输的很惨。
我们想要成功,做任何事情必须要保证在我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才能够去果断冒险,这样才能够越努力越幸运,否则只能是越努力越失败,失败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成功之母。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司马懿的军事谋略就充分展现了孙子的思维,无论怎么你怎么做,我都是不主动出击,我要始终保证处于自己不败之地,然后伺机而动,然后成功的打败你。
司马懿的聪明就在于此,当蜀国的国力弱小与魏国差距非常大,粮草一直是个问题,始终难以接济。诸葛亮出兵北伐,必须要速战速决,必须要马上站稳脚跟才行。司马懿很聪明,你想快速决战我偏偏就不干,我就是耗着你,等着你粮草短缺的时候,撤退的时候,我尾随攻击你,你如果不退走,就会军心大乱,我一定能够打败你。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就是死在五丈原,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故事,就是诸葛亮给司马懿送了一条女人丝巾,企图激怒司马懿出战。
司马懿很淡定,可是他的部下们不淡定了,都嚷嚷着要出战。司马懿作为军队最高的统帅,一定要为结果负责,但他不想做冒风险的事情,于是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假装非常生气,给魏明帝上表请战。
魏明帝和司马懿是一样的想法,他很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上表请战是为了什么,于是就委派亲信大臣辛毗来做司马懿的军师,来和司马懿一起演双簧给众人看。
诸葛亮以后一来挑战,司马懿就假装要带兵出击,辛毗就拿出魏明帝的扶杖,告诉司马懿你不能出兵,这是皇帝的意思。司马懿便不出兵了。
诸葛亮把司马懿和魏明帝双簧看的明明白白,诸葛亮说:“司马懿这个家伙本来就不想出击,所以才上表请战,堵住众人的嘴。他要想出击,皇帝的命令也没有用,他如果有战胜我的法子,又何须想千里请战呢?”诸葛亮没有办法,只能分兵屯田了。
没有过多久,诸葛亮就派遣使者来下战书,司马懿不与使者谈论军事,而是关心诸葛亮的饮食起居情况,司马懿听后说诸葛亮活不了多久了。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蜀国军队秘不发丧,全军撤退。当地百姓跑来报告说诸葛亮死了,司马懿派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穷寇莫追’收军退回。
司马懿曾经给弟弟司马孚评价诸葛亮,司马懿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诸葛亮一生北伐都徒劳无功,原因是客观实力所致,其次是对手从未给自己可趁之机。司马懿的策略就是我始终保持不败之地,不给你可趁之机,慢慢耗死你,有机会就搂草打兔子,司马懿没打着是另外一回事,思维是没错的。
只有可以保持不败之地的冒险才能成为人生赢家,才能财源滚滚而来。只有保持不败之地,才有资格谈成功。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