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述而第七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而不作:只转述,不创作。转述古人的话,继承延续。作,就是发明。“蚩尤作兵”是蚩尤发明武器;“苍颉作书”是苍颉发明文字。
信而好古:既信从古,又追慕古。
窃比于我老彭:心里自比为老彭。老彭,即彭祖。
彭祖姓籛名铿,是颛顼之孙陆终氏的中子,为“祝融八姓”中彭姓的祖先,所以叫彭祖。彭姓是因为住在彭城而得名,彭城即今徐州。
彭祖其人,是教商王学“地仙”之术的专家。所谓地仙,就是住在地上的活神仙,专门吃喝玩乐,享受人间欢乐,特别是玩女人。彭祖在养生书和房中书中很有名。
孔子以彭祖自况,不是因为他长寿,更不是因为他玩女人,而是因为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而识之,是默默地记在心里。识,读zhi,4声,是记下来的意思。陆游《老学庵》诗里有一句“开编常默识,闭户有余师”大概是从这里来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厌、不倦都是“有恒”的意思。学习是自娱自乐,教书是助人为乐,只要能从中找到乐趣,坚持下去是不成问题的。
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呢?这些我都能做到,小意思。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上一章“何有于我哉”,都不是问题,不用担心,这一章则讲到了他担心的几件事:不修身、不讲学、不学好、不改过。
闻义不能徙,是听说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在旁观望。
义,就是应该做的事。
徙,就是趋赴。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居,是退朝以后,在家休息。
《广雅·释训》只笼统地说“申申”“夭夭”是“容也”,即形体表现出来的样子。
具体是什么样子,我觉得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就是伸伸胳膊,扭扭腰,非常放松的样子。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一辈子都把周公搁在心里,夜里做梦,老梦见周公。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是周公托梦给他,而是他太想念他的周公。
孔子生于鲁国,长于鲁国,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孔子爱周公,就是爱鲁国,也是爱鲁国保存的周礼。
周公的象征意义,是一心为天子,把事情替天子都做了,把名位还于天子。
孔子晚年,去死不远,哀叹自己衰老得不行了,很久都没有再梦到周公了。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本领或技能。
“道”是让你立志去追求的,“德”是你处世的根据,“仁”是你为人的依凭,在诸多“艺”的领域都应有游刃有余的水平。
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脩,xiu,1声,干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条干肉。
自行束脩以上,就是自觉、主动带着干肉十条以上来拜见。干肉多长多粗,这个不知道,估计孔子也没有规定严格的标准。
束脩是拜师的见面礼,随心就好。但是不能少于十条,这是礼制。上不封顶,多多益善。
孔子说:“凡是带着见面礼(十条干肉)来找我的,我没有不教他们的。”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是求通而未通。启,是开其意。
悱,求说而不会说。发,是达其辞。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是形容死脑筋,不会举一反三。
隅,yu,2声,墙角的意思。举一个墙角为例,不会想到另外三个墙角也是同样的情况。
则不复也,是说既然如此,我就没有必要再讲第二遍了。联系上文,应该是说那你就不用再来了,你这人我不喜教,教不了。
�6��A�q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