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一个人能够学习、自愿学习,应该是一件好事;不管后面的结果如何,总之不会是一件坏事…
1988年前后,国家高度关注科学技术与人才的培养,各种函授和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的学习热情也是空前高涨。
王森林对于这种情况非常关心,也是内心澎湃。自从练习庞中华书法以来,自己的写字水平,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八月中旬前后,王森林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期培训班的招生简章:“全国青年干部管理专业电视培训班”的招生。这个培训班是由五个部门联合负责举办,分别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青年报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社会教育部、中国文化书院。
培训班分为四个专业:1.行政管理专业;2.工业企业管理专业;3.乡镇企业管理专业;4.文化事业管理专业。学员根据志愿任选其一,也可适情选报双专业,即第二专业。学费是每个专业190元,含全部费用。选报第二专业,仅需加收50元。
每个专业的教材,会有200万到250万字的学习。培训班学制为一年,从1989年元月至1990年元月。结业时,由五部门联合发放毕业证书,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的资历证明。
王森林对这个培训班特别有兴趣,他急忙写信向家中寻求支援;父母对他的求知欲望表示支持,安排姐姐王亚琴汇来200元,并随后来信鼓励: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收到汇款和鼓励的王森林决定填报两个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乡镇企业管理专业。
九月二十二日,王森林将240元的学费汇出;十月中旬开始,他就陆续收到厚厚的十几本书籍和相关的附件等。
好在所有学习的书籍都是纯理论性的,虽说有些枯燥,可还是能够读懂和明白,所以王森林所有的考试都是轻松过关。1990年的三月份,他如期毕业,拿到了两本毕业证书和两本结业证书!
在部队的战友们都知道,在部队大家入党的比例都很高,但其实竞争也充满着激烈。首先最基本的要求是业务要好,然后是日常综合表现,如人缘和态度等等。
王森林的入党问题,基本没有悬念,88年的十月份,他便已经通过组织考核,光荣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可有些人,却是没有这样的幸运,特别是那些即将退伍的老兵们,因为前期表现不好未能解决组织问题,所以后期常常努力打扫卫生、拼命苦干,总想赶上最后的一趟末班车!甚至有人还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九月初的一天下午,连队的后山突发火情,连队首长安排大家全力救火,好在火势蔓延不大就被迅速扑灭。只见于志国满脸焦黑,腿也一瘸一瘸的,当时的连队首长和战友们都认为他是个英雄!
事后,连队首长准备要为于志国请功,并发展他入党。谁料几日后,却曝出一个新闻:据连队一位老兵反应,他亲眼看见是于志国自己放的火…原来,于志国还有一年就要退伍,他想尽快解决组织问题,所以…最后,他得到了一个处分。
人类的生活,有着很多的差异性;有的差异性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变,而有些差异性却是需要时间和过程…
1988年十月份,连队组织大家学习新的“士兵服役条例”。其中获悉:85、86、87年度士兵,均能符合探家条件时,整个军营便议论开来,特别是那些85年度的老兵们,更是个个欣喜若狂。
其实按照惯例,本来85年度的老兵应该在今年的十月初退伍,可军队有了新的规定:从89年度开始,征兵工作由冬季改为春季;也就意味着,目前部队所有的现役士兵,都将面临延期退伍。本来85年度的老兵已经临近退伍,但他们后来的退伍时间,却是延期到了89年的2月25日。
因为这次符合探家条件的人员太多,连队后来特意召开了老兵会议,专门讨论研究探家事项。王森林估计自己的探家日期,可能会在89年的元月前后。
十一月初,连队请来建南县玉山镇文化馆的张师傅,为全体战友拍摄证件照。张师傅话语不多,却是一位做事非常严谨的人。战友们照完证件照以后,很多人都想再照一些生活照片和合影,对方自是欣然同意。
很有意思的是,有一位新兵战友要与王森林合影,只见张师傅端起相机,放下;再端起相机,再放下…如此反复多次,大家当时不知发生什么情况,就问:“师傅,怎么啦?”
只见张师傅很认真地用手,指着那位新兵战友说:“他的鼻子上有一个苍蝇,怎么也不飞走。”
王森林和周围的战友们定眼一看,全都笑翻了天!原来,那位战友的鼻子上有一颗大大的黑痣。
因为部队急需给大家办理证件,所以照相的当天下午,连队首长派王森林随张师傅一起去了玉山镇,以便及时拿回冲印好的照片。
张师傅骑着摩托车,带着王森林到了玉山镇文化站。只见他小心停好车子,立即笑语爱人道:“晚上多做几个菜,要留客人在家吃饭。”说完,便一头钻进了冲印室。
晚餐时,张师傅一家人非常热情,不停地招呼;王森林吃得很饱、也很开心,更忘不了席间:张师傅和他美丽的爱人、聪明伶俐的女儿,一家人温馨的画面!
王森林有一位表哥刘春生(是舅舅的儿子),在老家的县城开着一家照相馆。因为是嫡亲,又年龄相仿,所以两人之间的相处非常亲近。
王森林记得入伍前,表哥曾用老式的海鸥相机,为他留下了黑白的纪念照片;可1989年元月自己探家时,家乡的很多照相馆,还在沿用胶版的黑白相机或座机。其间,也会有人嫌弃黑白照片的单调和素雅,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涂彩。给黑白相片涂彩,可是一件技术活:涂得不好,贼难看;若要好看,既非功夫又费钱…
后来,渐渐有了彩色照相,可照的人却是不多。因为冲印照片太麻烦,而且还需要去当时的省城处理,来来回回差不多需要十多天的时间。
据表哥介绍说,当时周边的县城都还没有彩色冲印设备,可远在千里之外的玉山小镇,却是早已有了…由此,王森林不由感叹:自己和战友们到部队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彩照,这就是当时的地区差异、经济差异和技术差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