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上讲求唯物和唯心,讲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从古至今,社会阶层的划分,几乎从不间断。解放后我们的社会渐渐地从吃不饱穿不暖,全民穿同一色同一款服装,总理的月工资只有41元钱,总理请科学院院士吃饭饭桌上见不到一点荤腥,大家都是一样穷,谁也没有特殊化的落后状态发展有着鲜明的社会阶层划分的今天。曾经我们全民清一色中山装,今天,已是地摊–潮牌–轻奢–奢侈品–私人订制各个阶层特点鲜明。
曾经,我们以能上学为荣,
今天,我们为选学校发愁。

影片中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状,教育,这个在所有人心目中最至高无上,最应该充满着老师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和道德品质的领域,如今,也已经被阶层分化所侵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私立学校,随着人们选择的天平向私立学校倾斜,公立学校进入了加速衰退的恶性循环中,而这一切的一切,便是来源于最初人们内心深处对于阶级分化的肯定以及通过努力进入更高阶层的渴望。
对于阶层分化这件事,人们真的是又爱又恨,向往高层的光鲜亮丽,却又痛恨自己处于低层所受到的种种局限。有些时候人们自身的行为矛盾到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理解。他们一边钦羡着高层人“享受生活”,一边却又在唾弃着有钱人的“炫富行为”。一边在鄙视,或者更确切的说分析别人成功的种种幸运因素,并且告诉自己,要是我和她有一样的XXX,我肯定也能和她一样成功;另一边却在分析着别人成功的可借鉴因素,小心翼翼的寻找着通往高阶层的捷径。
那么,贵,真的就一定是好的吗?
对待任何一个问题都应该一分为二,对具体情景,具体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然越贵越好了,毕竟价值决定价格嘛!但是,在面对教育这样充满着大量人文关怀的领域,贵,并不代表着就可以得到成正比的回报。

【1】请选择合适自己的圈子
(其实关于这一方面我已经在《家境普通留学生的真实生活》这一篇文章里表明过自己的一些看法)无论选择哪一所学校,找准合适自己的才是最重要。影片里为女儿上学费尽心思的夫妇不惜一切改变自己,为了进入学区不惜从旧市区搬入别墅林立的贵人圈,为了迎合西式的潮流改变了自己的房间布置风格,就连电视也要换成最新款,为了女儿更好的融入新环境举办了西式的派对,然而,在听到女儿喜欢音乐的那一刹那,丈夫全然忘我地与女儿一起手舞足蹈却引起了在场所有宾客的嘲笑,女儿因为在学校说印度语被排挤,找不到一个可以玩闹的伙伴......我不敢肯定他们的那些邻居们拥有的就是玩玩全全的“西式”思想,但是最起码的是他们在那样的文化背景下已经可以完全自如地社交,发展,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是信奉同一种价值信念,遵从同一种社会秩序的同一群体。
【2】请尊重自己多年形成的“三观”
物质条件上,皮娅一家也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翁,他们有豪宅豪车,可以为了一个面试进奢侈品店扫货,这可能比他们周围很多私立学校的学生家长要富裕的多,但是他们无论如何努力却也走不进那些人的世界里。
原因很简单,他们所信奉的不是同一套价值信念规条。就好比一个基督徒强行给一个佛教徒灌输上帝的概念,必然是一件劳时费力却又没有任何结果的事情。
【3】永远不要忽视强大的精神力量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的,虽然我不敢完全赞同唯心的观点,但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支撑着你的一定是内在的精神内核。常言道,寒门再难出贵子。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习得良好的精神秉性。稍一留心,你便可以发现,无论是身边还是网络上,俯拾皆是可以推倒这句话的例子,女星赵丽颖,京东老板刘强东......
最新的一期的《妈妈是超人》的节目中,嗯哼的各种暖心行为引来网友的阵阵呼声,不少人直赞霍思燕教子有方。然而安迪和妈妈黄圣依的关系却始终没有那么理想,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都很富裕,但是作为一个小孩子,从他们的角度来讲,他们每天内在的精神感受是不同的,而这些却恰恰是来自父母的精神关怀。
父母要给孩子的首先应该是一个强大的内心,其次才是充足的物质生活。(我这样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目前大多数的父母都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足够孩子快乐成长的生活条件)给孩子金库是好的,但是千万不要忘记给孩子留下打开金库的钥匙。在孩子的性格形成阶段,最需要的,不是豪宅豪车,而是父母的关心陪伴和正确引导,给孩子一套足以他受用一生的价值信念体系。
教育,它包含着极大人文关怀的性质决定了必然不可能存在一个理性评估的统一标准,我们更无从去评价各种教育方式的优劣,学校的排名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给孩子他最需要的关怀。
网友评论